党员干部应当做到的几个“三”
发布日期:[2014-06-27] 浏览

李亚根

    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其中一个内容就是要求我们党员干部重“三思”、树“三观”、提“三力”。即认真思考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深不深,与人民群众的距离远不远,在人民群众的心中份量重不重;牢固树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价值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观;切实提高工作执行力、群众服务力、责任担当力。我觉得这“三思”、“三观”、“三力”,其实质就是要求我们党员干部不论职位高低、不论何时何地、不论顺境逆境,都不能忘记我们的衣食父母——人民群众。要始终牢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把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那么如何践行这“三思”、“三观”、“三力”?我以为还需努力做到以下几个“三”:
    一、重“三德”、求“三容”、守住“三线”,在品行上赢得群众。
    要与人民群众保持鱼水情,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有崇高地位,党员干部一定要坚持和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重“三德”的党员干部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尊重,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口碑,才能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作为党员干部对人民群众要力求“三容”,即包容、兼容、宽容。包容就是不要与人民群众计较,不要对群众的批评耿耿于怀。对人民群众要虚心、要大度、要忍耐;兼容就是人民群众的不同想法、不同观点要理解,要换位思考。即使有错误也要疏导、引导,尽量做到兼容并包。宽容就是要豁达大度、心胸开阔、待人宽厚、和颜悦色。不生群众的气,也不让群众生气。即使群众有过激言行,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体现党员干部的崇高境界和博大胸怀。党员干部守住“三线”是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说要守住思想的底线,非分之想不可有;守住道德的底线,缺德之事不可为;守住法律的底线,违法行为不可做。这“三线”其实是做人的三条底线,也是三道防线。作为党员干部理应从严要求自己,不能与一般人相提并论。因此首先要筑牢第一道防线,就是思想的底线。因为思想是一个人的总开关,思想上出了问题,理想就会动摇、信仰就会滑坡、意志就会衰退,就会有非分之想,就会做出伤害群众感情的事、损害群众利益的事、有损党员干部形象的事,甚至做出缺德违法的事。
    二、破“三难”、倡“三声”、每日“三省”,在感情上贴近群众。
    党员干部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首先要学会与群众相处,要与群众说得上、贴得近,赢得群众的信任。有些党员干部之所以与群众有距离,主要是或多或少存在着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说这“三难”现象。要破除这“三难”,就要大力提倡“三声”、“三一样”。即群众上门办事来要有迎声、问要有答声、去要有送声。领导和群众一个样、生人和熟人一个样、本地人和外地人一个样。让群众有亲近感、亲切感、归属感,充满希望来,带着满意归。党员干部要深得群众信任,在群众心目中有份量,还要做到“三省”。这里说的“三省”是指孔子的弟子曾参说的“吾日三省吾身”中的“三省”。曾参每日的“三省”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如果我们引申到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就是每天要经常想一想:为群众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群众打交道是否诚心诚意?党的群众路线的要求有否自觉做到?如果我们每天做到这“三省”,与群众的感情一定会加深,与群众的距离一定会更近,在群众心目中的份量就一定会加重,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一定会铭记在心。
    三、行“三清”、求“三最”、做到“三不倒”,在工作上服务群众。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要让群众真正满意,最终的落脚点还是要把群众的事办实、办好。首先我们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只要群众有诉求、有需求,无论大事、小事、急事、难事都要尽心尽力去办好。这就要求我们党员干部工作效率要高、工作业务要精、工作态度要好、工作能力要强。具体说,就是努力做到“三清”、“三最”、“三不倒”。“三清”,就是群众上门来办事,咨询问题要一口答清、提供的材料要一次审清、交办的事情要一次说清,让群众对政策一清二楚,并且少走弯路、打跑冤枉路。“三最”,就是办事环节最少、手续最便、程序最简,把方便让给群众,把麻烦留给自己。“三不倒”,就是咨询问题问不倒、查找资料查不倒、急难险重工作难不倒,让群众省心、省力、少麻烦,并感受到公务公员、党员干部业务精、能担当、信得过。要做到“三最”就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大力推进小政府、大服务,不必要的职能、审批该撤的撤、该放的放,全力打造有限政府、责任政府、服务型政府。要做到“三清”、“三不倒”,就要求我们公务人员,要勤学苦练,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业务精英、岗位能手、单位“活词典”。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