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法中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口结构快速老龄化,“养老”日益成为社会共同关心的话题。而社会化居家养老,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探索。所谓社会化居家养老,就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村(居)为依托,以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村(居)日托为主要形式,并引入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方式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社区居家养老由于其经济性、自由性及符合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是目前绝大多数老年人的首选。为了推进居家养老工作,我们对柯岩街道“居家养老”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基本状况
2013年10月底,我们柯岩街道户籍人口57229人,其中:60岁以上11852人,占总数的20.7%;65岁以上7805人,占总数的13.6%,这标志着街道人口结构已步入老龄化。为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近年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尤其是社会化居家养老工作迈出新步伐,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服务网络逐步完善。街道把居家养老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和幸福柯岩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制订居家养老工作实施意见,成立居家养老工作领导小组,研究部署居家养老工作,协调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做到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确保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有序开展。按照“成熟一家、成立一家”的原则,统一样式、统一标识的要求,广泛开展老年“星光计划”建设,为居家养老的对象提供福利服务设施和活动场所,全街道共有“星光老年之家”27家,除拆迁村(居)外,覆盖率100%。在此基础上,目前已有7个村(居)以“星光老年之家”为依托,投资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并通过上级部门验收。服务中心内设图书阅览室、乒乓球室、电视教学室、棋牌室、台球室、健身室、托老室、老年学校、休息室、理发室,同时部分社区、村(居)室外还有网球场、篮球场、游泳馆等,设施比较完善,布局比较合理,服务比较方便。
2、服务形式逐步深化。目前,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一是建立日托中心。利用现有的星光老年之家、社区图书室等各类辖区资源,合理调整布局,强化功能设置,开辟阅览、娱乐、健身等精神文化项目,提供洗衣、理发、就餐、保健等生活服务项目,为老年人建立起一个功能齐全、项目多元、环境优美、服务规范的生活照料和活动场所。二是定点服务。通过各社区、村(居)的便民服务网点和与社区单位签订协议建立养老服务联盟,定期或不定期地为老年人提供理发等服务。三是上门服务。居家养老服务人员根据老年人经济情况和需要照料程度的评估状况,为老年人提供人性化服务。四是热线服务。利用电话、手机等信息化手段,为老年人提供便捷服务。高尔夫社区做“深化”文章,提出自治理念,在社区成立养老议事会和“四合一”家庭服务,充分实现了老年人话语权。“四合一”家庭服务的开展,使老年人的个性化要求得到满足,使社区卫生院的责任医生、社区、物业公司、以及志愿者服务实现了无缝对接。为小区内6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理发,方便居民;社区责任医生为小区的每位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实行随访制,每月开展一次免费义诊,量血压、测血糖等;物业公司为老年开展“管家式”服务,服务细心入微;社区还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吸收物业、医院、柯岩风景区、乔波滑雪馆等多家契约化单位的员工作为志愿者,给老人们在生活照料等方面予以帮助。
3、服务制度逐步健全。为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规范化管理,街道围绕居家养老服务的主体和客体,及时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一是建立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制度。对社区、村(居)老年人现状进行全面摸底调查,根据老年人的家庭经济情况、生活自理能力、子女供养能力、居住环境等参数进行评估,提出服务内容及服务次数等养老服务建议,通过征求本人或家庭同意后,建立一人一档的个性化服务档案。二是坚持一视同仁,分类管理。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根据老年人的不同情况,采取无偿、低偿、有偿和志愿者服务,满足老年人的不同服务需求。三是制订居家养老服务管理制度。街道建立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对服务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纪律、仪容仪表及与老年人争议处理等方面作出规定,向服务人员提出以“三心”换“三心”的服务准则,即工作人员为老人服务要做到爱心、尽心、用心,让老人称心、放心、安心。
4、服务队伍逐步形成。街道现有四支居家养老服务队伍:一是居家养老服务管理队伍。主要负责服务对象的调查评估、计划制订、日常统计、个案建立,定期参加上级民政部的业务培训。二是居家养老服务员队伍。为有需要服务的老年人提供家政、购物等各类服务。三是志愿者队伍。与老年人开展“多帮一”、“一对一”结对服务,为老年人排忧解难。四是老年人互助服务队伍。主要以退休人员为主体,在老年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同时,与孤老或困难老人结对,上门看望或提供服务。
二、主要问题
街道社会化居家养老,从总体上看还处在起步阶段,老年服务设施规模较小、档次较低、功能单一,与老年人群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尚不相适应。其主要表现:
1、现有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服务功能和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居家养老管理模式比较粗放、服务体系也并不完整,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和制度化程度较低。如:现在社区、村(居)居家养老的服务只注重硬件配套投入,在软服务方面较欠缺,只有医疗、理发、心理、健身、阅览等服务。目前,虽然有的社区、村(居)依靠上级部门支持,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站,并开展了针对老年人的一系列服务,但是因管理资金来源有限,一些后续服务受到制约。
2、现有居家养老服务员总体素质和业务技能有待进一步提升。从现有服务人员来看,他们大多是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没有技术特长。所以,他们只能给老年人做一些简单的如保洁等家政服务,还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如心理辅导、按摩擦身、读报聊天等)。再从居家养老工作的性质和待遇看,在人们眼里,这是一项伺候老人的工作,不仅地位不高,而且收入低,一般年轻人或文化程度较高的人都不愿意做,服务人员后继乏人。
3、居家养老资源配置有待进一步均衡。目前除了7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还有多数社区、村(居)拿不出足够的场地开展养老服务,尤其是部分村(居)公益用房十分紧张,挤不出足够空间办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或托老所,出现地域养老资源配置不够均衡。
4、居家养老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许多老年人及其子女对居家养老服务这个概念比较模糊,对这个贴合实际的新型养老模式还有待进一步认同;有些干部对社会化居家养老的重要性、迫切性认识不够,社会化居家养老工作尚未开展;群众参与社区养老的积极性不够、参与率不高;养老社会化程度不够,投资主体单一、资金投入不足,以多种所有制形式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业还很不够。
三、几点建议
居家养老是一项贴民心、暖人心的夕阳工程,是老龄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此,建议积极探索创新居家养老的新模式,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
1、充分整合资源,加快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要加大对居家养老的资金扶持力度,将新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纳入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计划,除了享受上级政府有关政策外,街道办事处也要给予一次性建设资助。尚未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社区、村(居),要充分利用自身人力物力财力,结合房地产开发、城中村拆迁安置以及新农村建设,整合资源,按照规划和就近方便、小型多样、功能配套的要求,建设和改造一批,打造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已经建立的照料中心,要完善服务设施,增强服务功能,将居家养老服务辐射到社区、村(居)的每一个角落,建立比较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2、强化专业培训,加快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对居家养老服务人员,要加强培育和教育,进行心理学、医学、社会工作、法律等方面的专业培训,提高专业服务水平。在队伍规范管理上,实施“123”模式,即建立1本台帐,全面掌握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实行2种培训(上岗培训和定期培训);把好3个关口(电话投诉关,家访征询关,综合评估关),推出一批“星级服务标兵”。
3、拓展养老模式,加快居家养老社会参与步伐。积极探索市场化居家养老服务,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养老设施和参与为老服务,保护其产权、服务和劳动成果。同时,要加强准入制度、运营标准等方面的监管,建立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及时、准确地了解养老机构的运作状况,消除安全隐患和其他损害或可能损害老年人的因素。
4、加强宣传教育,加快营造居家养老良好氛围。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广泛开展敬老、养老、助老的道德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宣传新型养老理念,形成居家养老的良好氛围。同时激发志愿者的热情,努力造就一支由党员、干部、医生、学生等组成的专、兼职人员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志愿者队伍,表彰先进,充分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