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习俗
发布日期:[2014-04-02] 浏览

李贤生

    “祝福”习俗,是古镇安昌的传统文化特色,已成为绍兴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12月,在安昌举办了由中央文明办、中国文联、中国民协、台湾口传文学学会、绍兴县人民政府举办,安昌镇人民政府、绍兴县委宣传部和绍兴县文联承办的“海峡两岸春节传统文化高峰论坛”,来自日本、台湾和国内100多位知名人士,就春节节庆特别是祝福习俗展开了广泛研讨,发表了40篇论文,专家们还现场目睹了民间的“祝福”盛况。
    清康熙《会稽县志》记载:“腊月二十四日,是夜祭灶,用糖糕时果,或用羊首,取黄羊祀灶之义。”如今安昌民间多在廿三夜祭灶、送灶神。在年终祭祀中称之为大典的是福神之祭,名曰“祝福”。
    进入“祝福”期,人们便皆呼“夜”而不呼“日”,如二十日呼“二十夜”,二十五日呼二十五夜。“祝福”期间最隆重的活动是“请菩萨”(即“拜神”)与“请羹饭”(即“祭祖”),这两项仪式通称为“祝福”。
    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夜到廿八夜,安昌人就会挑选一个黄道吉日“祝福”。“祝福”,是百姓为答谢神明保佑及祈求来年幸福的祭祀活动,安昌人称“请祝福菩萨”,亦称“请大菩萨”。在前半夜请的,叫“请懒惰菩萨”;后半夜请的,称“请俭勤菩萨”,安昌人家多数崇尚“请俭勤菩萨”。贫困人家祝福一般用“三牲福礼”,即用猪肋肉一方(安昌人更爱用猪头)、阉鸡一只、鲜活鲤鱼一条(寓意是“后代跳龙门”);若加上鹅、牛肉,叫“五牲福礼”;富有人家再加羊肉和熊掌,称为“七牲福礼”。
    祝福用的八仙桌,要按桌面板木纹“横神直祖”摆放。祀神,桌面木纹应横着;装在红漆木盘内的福礼,还需横七竖八地插上一些红筷子,数目成单,以七、九为宜。
    “祝福”之前,必须把厅堂、祭桌、祭器等掸扫、洗刷得干干净净。祝福时,大门大开,“福礼”装在木桶盘上,其他再放几盘棕子、年糕。讲究的话,可以再放红枣、桂元、莲子等干果和鲜果。“福礼”上贴着红纸剪出的元宝或双钱图案。祝福桌上摆上碗、筷、酒盅等,右边放“刀俎”,左边放盐盘和鸡血,盐盘上放两块香豆腐干。“福礼”需放在桌子正中。仪式由男性当家人主持,点燃香烛后,家中男丁按辈分,依次由里朝外行跪叩大礼,女眷和个别忌生肖的男丁一概回避,不准拜神。
    祀神完后,有些人家马上进行祭祖(俗称“请回堂羹饭”)。祭祖(请回堂羹饭)时,只要将八仙桌调头(桌面板木纹成“直”向),并拔下原先插在“福礼”(鸡、鹅)上的筷子,不点香,然后家人依次朝里跪拜。拜菩萨时,要两手掌合着平拜;“请羹饭”时,需两手掌相叠后屈成拳状拜。据传,福神菩萨吃东西动作很快,所以请福神,往往一次斟酒后立即转入送神仪式,这叫“快菩萨,慢祖宗”。
    请好祖宗,家人开始“散福“,即全家人用煮“福礼”(三牲)之汤汁烧年糕吃,也有斩鸡、鹅肉作过酒胚,饮祝福酒,取“吃了散福糕、来年节节高”之美意,表示神所赐之“福”散给全家人。
    鲁迅在小说《祝福》中也有祝福场景的描写:“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地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戴着绞丝银镯子。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也是如此。”
    祝福,现已列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安昌三板桥居民、现住隆盛堂的花甲老人陈祖恩,至今还保存着一块锈有金线花纹的桌纬布,中间有“隆盛堂陈”四字,每年祝福时,他都要按旧时习俗,将桌纬布围在八人桌上。如今,他已成为省级“祝福”传承人。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