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桥小学
发布日期:[2014-10-21] 浏览

茗 语

    白墙黑瓦、绿树丛荫,古运河畔、柯桥新城上的一所百年名校,散发着一股清幽,保持着特有的矜持和风骨,一代代的老柯桥人,一批批的新柯桥人,或多或少沐浴她的教育阳光,感受她的文化气息,这就是柯桥小学。
    1902年,清政府兴起洋务运动、废除科举制度,各地废私塾、兴学堂,高迁学堂(柯桥小学前身)应运而生。当时学校设在柯桥融光寺,融光寺外有座“高迁(当地乡贤)桥”,故学校以此为名。然而不久,融光寺遭到火焚,学堂被迫迁至佛华庵。之后,学校一直在寺庙“栖身”,且因时局动荡、战事纷扰,校址不断搬迁。1945年,学校更名为柯桥镇中心国民学校。解放后,学校由人民政府接管,并更名为绍兴县立柯桥小学,设在柯桥下市头直街(现址),学校自此步入健康发展的“康庄大道”。
    柯桥小学占地近16亩,由五幢三层楼房和一座古亭组成,没有气派的校门,没有现代豪华的教学楼,没有宽阔的田径场,但走进校园,你会从每幢楼的楼梯宽窄、窗户大小、护栏高低,以及二层翻三层、一楼变三楼,一字型、圆弧形、折尺形等的不同设计中,触摸到历史的痕迹,感受到各个时代建设者的智慧。漫步校园,你总是感受到她在不经意间流淌出的名校气质。
    翻阅柯桥历史,你会发现,这里沉淀了丰富的名仕文化、乡贤文化、地域文化、“笛扬”文化。柯桥小学地处笛扬路。据传,当年议郎蔡邕因得罪权贵,亡命江湖,夜宿高迁亭(也就是现在的柯桥)时,忽闻椽竹遇风有声,便起身秉烛寻找。借着微弱的烛光,蔡邕发现,声音来自屋檐旁的第16根竹椽。次日,蔡邕借来梯子爬上屋檐察看,发现此竹椽果然与众不同,用嘴轻轻地吹口气,即能发出美妙的声音,便买下这根竹椽,仅用三天时间,制成笛子,笛音特别悠扬,“笛扬”由此出名。“柯之笛”包含着发现人才、珍惜人才的意义。蔡邕的“柯之笛”是柯城的文脉所在。柯桥小学孕育了柯城一批学校,柯桥中学(省一级重点中学)、柯桥实验中学由该校初中班“进化”而来,鉴湖小学、轻纺城小学也是该校分校演变而成。她是名副其实的“母校”!
    在柯桥小学,良好的校风代代传承,教师队伍敬业严谨、自强不息,领导班子务实管理、开拓创新。一代一代的“柯小人”,带领着这所学校跨域历史,提升发展,谱写了一曲曲恢弘华美的篇章。百年风雨,百年辉煌!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先进单位、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浙江省百年名校、浙江省示范小学、浙江省文明学校、浙江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浙江省首批校本培训示范学校、浙江省教科研先进集体、绍兴市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绍兴市中小学教师领雁工程研修基地、绍兴县首批书法特色学校等。更重要的是,学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获得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颔首盛赞。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百年柯小,人文笛扬,如今的柯桥小学正在以全新的姿态,行走于现代教育的大道上。相信未来的她,前景会更加灿烂辉煌。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