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人大制度六十年) 察民情 问疾苦 济贫困 献爱心
发布日期:[2014-10-21] 浏览

——忆齐贤镇人大代表扶贫济困“四千”活动
陈元泰

    1988年4月,我被绍兴县人大常委会任命为齐贤镇人大工作联络员,撤扩镇并乡以后,先后担任齐贤镇人大副主席、主席,直到退休。回顾10多年的基层人大工作,特别对于如何开展有实在效果的代表活动,努力造就一支受人民群众拥护的人大代表队伍,感受颇深。影响比较深刻的是:1995年至1998年4年间,为加强代表与选民的联系,组织代表开展访贫问苦活动,要求代表们“进千家门、知千家情、解千家难、暖千家心”。
    记得1995年4月中旬,镇人大主席团组织部分在镇的县人大代表和镇代表小组长,分2组用一个星期时间,进入4个行政村、2个集镇居民小区,串门入户,访问一些老弱病残、弱智低能、遭受重病车祸灾害的贫困家庭。代表们在这些贫困家庭的所见所闻,相当令人吃惊,有的还没有自来水,仍然饮用浑浊而有异味的河水;有的尚未引接电线,烧饭用“缸灶头”,夜间照明用“蜡烛头”;有的住房年久失修,破旧不堪,天雨屋顶漏水,四周关不上门窗;有的因交不起学费,子女辍学在家,等等。当时,政府还没有建立最低生活保障机制、残疾人救助机制、农民合作医疗保障机制,仅靠微薄收入和民政部门每年数百元救济费,这些家庭生活非常贫困。
    走访调查之后,镇人大主席团立即召开扩大会议,吸收正副代表小组长参加,会上一一摆开了贫困户家庭的实际现状,经过一番热烈讨论,形成了共识。大家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确实迅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甚至出现了一些暴发户。但是还应该看到,贫富差距相当悬殊,社会上还存在着占有一定比重的贫困阶层,一些弱势群体,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大家还认为,每逢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时,到处可见“人民代表人民选,选好代表为人民”的标语口号,我们身为一名人大代表,应当践行这个朴实的口号,就是说,人大代表不仅要随时倾听群众呼声,及时向党和政府传递群众意见,更要关心群众的生活疾苦,尽心尽力为贫困者排忧解难。会上,有位担任企业厂长的代表深有感触地说:“想不到现今的形势下,还有如此贫困的人家,我们作为人大代表,今后理该抽出时间,多去看看他们。”统一思想后,主席团作出决定,组织全体人大代表在联系选民时,每年开展访病问苦、扶贫济困活动。之后,召开全体代表参加的动员大会,镇党委书记到会并讲话。
    连续四年的扶贫济困活动,全镇190多名市、县、镇三级人大代表几乎人人参与,镇党委书记、镇长,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老总均以代表身份带头捐资捐物。据当时统计,代表共走访贫困家庭870多户,捐助现金20多万元,捐助的生活用品有大米、食油、保健食品、电风扇、电饭煲、衣服、被褥、沙发、桌椅、蚊帐、凉席、球鞋等;协调供水供电部门,免费安装自来水管道、电力线路20多家;捐资维修住房、新建住房30多间;医院的代表发动其他医生多次下村上门,为老弱病残者治疗疾病,免费送药;企业厂长的代表与特困子女结对捐资助学,或给其特殊照顾进厂。对这项活动取得的成绩和涌现出来的大量感人事迹,镇人大会议、镇年终会给予通报表扬。这项活动,还带动了镇机关干部、团委、妇联、与人大代表一起扶贫济困做好事。
    齐贤镇人大代表的扶贫济困“四千”活动,引起了市、县人大领导的重视,市、县、乡镇人大工作会议,多次进行介绍、推广和表彰。当时浙江省《人民政权报》(后改为《浙江人大》杂志)在头版报道这项活动成果。
    星移斗转,岁月流逝,齐贤镇人大代表的访贫济困活动,已经过去了近二十个年头。回眸往事,仍记忆犹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