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村官现状的一些思考
发布日期:[2013-08-19] 浏览

陈尧根

    大学生村官政策的萌芽,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大学生村官从无到有,快速发展。2008年4月,中组部等部委联合部署开展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截至目前,全国约有21.2万名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一线奋斗创业。我县自2006年开始招录大学生村官,累计招录大学生村官439名,目前在岗200名,其中担任村(居、社区)党支部书记的3人,占1.5%。大学生当村官的作用非常明显,一是缓解了大学生就业问题。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出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扩招造成的就业紧张问题,使广阔农村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舞台。二是增强了村级队伍活力。大学生村官加入农村干部队伍,打破了人才的城乡壁垒,推动了人才资源向农村的流动,改善了基层干部队伍结构。三是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一些大学生村官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传播新思想、新观念,为农民提供政策、法律、技术等服务,带领群众创业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四是开辟了干部培养新途径。大学生在村官岗位上锻炼,有助于他们接触社会、提高实际工作能力,有助于培养后备干部。
    但大学生村官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一是考试录用问题。现在大学生村官由组织人事部门统一招考录用,这种招录方式,让村官有一种“自己是组织人事部门正式录用”的感觉,虽然村官不是“铁饭碗”,但由于是县级组织人事部门负责招考的,身价相对较高,有些村官有一种“我是县里招的,村里奈何不了我”的思想误区。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村官不是终身制,有相当部分在六年后被“淘汰”,需要另找出路,而且如果长期积累,被“淘汰”的大学生村官数量会逐年积累、由少到多,这将成为又一个社会问题。从这个角度看,“高规格”招录也是个问题。
    二是异地分配问题。大学生村官招录后,一般是统一分配,许多大学生村官都远离家乡、异地工作。大学生村官异地工作虽也有好处,但弊端很多,一方面是“吃住行”生活不便,如果村里解决将给村级增加负担;另一方面由于农村情况复杂,大学生村官人头不熟又比较“嫩”,实际很难开展工作,许多村官干二三年依然是“打水泡茶扫扫地”。
    三是工奖发放问题。现在大学生村官工作在村里,工资福利由县镇统一发放,这就产生一个问题:大学生村官的工作与薪酬没有紧密挂钩。村官工作做得好,村里没能多给工奖;村官工作做的差,村里也无可奈何(村里也不会少给工奖)。这种工奖分配机制,不利于调动大学生村官的积极性,这也是不少大学生村官“混日子”、“重复习考公务员、轻日常村务工作”的重要原因。
    四是工作出路问题。考公务员、考事业单位,是许多大学生村官的唯一出路,对于考不上公务员、事业单位的大学生村官六年后将重新失业。这样一种形势,迫使众多大学生把“村官”当作临时职业,当作“跳板”,不大可能花时间钻研村务工作、花精力学习农村工作,不大可能把“当好村官”当作自己的终身追求。这不仅给大学生当好村官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也直接影响村官队伍素质的提高。
    要让大学生村官真正“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达到“充实基层、夯实基础”目的,必须解决现行政策的过渡性、短期性、制约性问题,我以为在大学生村官政策上要做到“三个明确”。
    一是要在方向上明确大学生村官的选聘路径。大学生村官的选聘方式可以改革,不一定由县委组织人事部门统一招聘。选聘名额,可以由各村(居)根据需要上报,由县组织人事部门统一平衡确定;选聘方式,在大学生自愿报名基础上,由村委会自主组织考试并录用,报县组织人事部门备案。选聘对象:最好是本村大学生,如果本村无合适对象,也可以就近招聘。由村委会组织招聘,可以增强大学生村官对村委会负责的意识;而且因为村委会招聘的,可以打消大学生村官潜意识中的“铁饭碗”思想,也为六年后“失业”或者重新就业打下思想基础。另一方面,大学生村官是本村的,既能减轻村委会负担(不用安排住宿、就餐等),又情况熟悉,能够放开手脚工作,较快进入角色,而且大学生村官作为本村村民,与村民利益相一致,也能促使他们更加用心工作。
    二是要在薪酬上明确大学生村官的考核办法。大学生村官的工资奖金,统一由县级财政支付是对的,但发放方式可以改进,即由现在的县、镇两级统一发放,改为县镇按一定标准拨给所在村,再由村委会负责发放到大学生村官。当然,村委会发放大学生村官工奖,必须建立相应的考核标准,标准可以县、镇统一制定,实际由村委会考核(年终按村干部岗位责任制考核得分及村官所任职务进行发放;平时参照其他村干部进行预发),这样使大学生工资奖金更好地与实际村务工作及所任职务结合起来,真正引导大学生村官融入农村干部队伍,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是要在发展上明确大学生村官的培养目标。要真正改善村干部队伍结构、提高村干部队伍素质,不能把大学生村官作为临时性安置措施,而是要让相当部分大学生村官真正成为村干部,在村官岗位上服务一辈子、奋斗一辈子,贡献一辈子。因此,除了让部分优秀大学生进入公务员队伍外,可否积极探索,在村“两委会”给予一定的事业编制,专门解决优秀大学生村官的留村问题,或取消六年的限制。这样一方面,可以大大缓解大学生村官再次就业的压力;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能够极大地调动大学生村官安心村官工作、钻研村官工作的积极性,这对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村干部队伍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