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晓东:掌舵“金舟” 扬帆起航
发布日期:[2013-06-25] 浏览

顾晓萍

    “金舟轻纺”这艘纺织行业的大船,历经二十七载,劈波斩浪,扬帆起航,越发驶得稳健。为这艘大船提供了新能量与新动力的人,正是留学归来、从父辈手中成功接手企业的县人大代表、浙江金舟轻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陶晓东。
    27年前,陶晓东的父亲陶恩久,在绍兴这片土地上果敢起步,依托轻纺城,一路披荆斩棘,终于为“金舟轻纺”布匹赢得了市场,让“金舟流行风、诚信天下行”的金字招牌傲视群雄,成为绍兴纺织行业中的佼佼者。而今,从父辈手中接过接力棒的陶晓东,立志不做“富二代”,要做“创二代”。
    是墨守父辈成规,还是勇于变迁、挑战传统?显然,从浙大经管专业毕业、又在澳洲留学四年的陶晓东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企业要转型升级,必须重视市场开发、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
2004年,星罗棋布的柯桥纺企正兴起“绣花”风潮,从澳洲归来的陶晓东看好这个行情,在他的建议下,“金舟轻纺”的传统“纺织”全部改成了“绣花”,并在县域内率先引进全自动电脑三合一绣花机。当时的“金舟轻纺”,由于国际市场萎缩,外贸出口已经为零。为此,陶晓东进厂的第一个动作,便在企业内设立外贸部,把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实现企业国内外两条腿走路。陶晓东立足自身语言及国际金融贸易专业毕业的优势,再加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短短一年,外贸业务开展得风生水起,当年实现外贸出口800万美元。
2006年,绣花行业遍地开花,呈泛滥之势,陶晓东已敏锐地察觉到危机降临。在他的主导下,“金舟轻纺”开始了第二次转型,果断决定,逐渐退出绣花行业,投资1000万元,购进了40台针织大圆机。由于决策果断,当2007年、2008年绣花行业进入销售“寒冬”时,“金舟轻纺”却产销两旺,针织面料为企业销售增加了4000万元。几年来,他从生产一线做起,再开拓业务、慢慢渗透到管理领域,一路走来,年轻的面孔已逐渐褪去青涩,矫健的步履亦日渐沉稳。
2010年,陶晓东深刻觉察到公司已经不能像以前一样跟着市场走,选对了行业,还必须有过硬的产品,只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企业才有更强的竞争力。
为此,陶晓东再次为“金舟轻纺”进行升级,创立了可恩司品牌,迈入礼服制作这一成衣高端领域。陶晓东将礼服的研发基地设在绍兴,而将生产和销售基地迁至广东潮州,利用那里得天独厚的产业环境,拓展国际市场。这一大刀阔斧的“突围”,更大的意义在于,将产业从原来主要生产低端面料逐渐转为生产附加值更高的产品,从而大大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011年,陶晓东再次投入巨资,从台湾进口了40台大圆机,目前企业已拥有大圆机80台。2012年,企业完成销售1.57亿元。
作为一名新生代企业家,陶晓东说:没有职工的努力,企业就不会发展;关心他们,就是关心企业的未来。“金舟纺织”的工会,是柯岩街道连续多年的老先进。为了改善广大职工的工作环境,陶晓东给每个车间装上了冷风机;为了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厂里每年都举办趣味运动会,职工技能操作比赛等。吴先名是“金舟”纺织一名勤杂工,也是一位聋哑残疾人,丈夫已因病去世已经10多年,留下一双儿女与年迈的婆婆。自从了解她的遭遇后,陶晓东每年把她作为企业的结对助困对象,不仅从物质上帮助,而且及时为她调整工作岗位,让她能够更好地照顾家庭。如今,企业已经成立帮困基金,专门为企业职工排忧解难。
有努力就有回报,几年间,陶晓东不仅为一家传统企业寻找到了一条突围路径,给辛劳了大半辈子的父亲一份慰藉,向社会交一份满意的成绩单,更是让自己的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
2011年,陶晓东当选为绍兴县第十四届人大代表,这让陶晓东意识到肩上的责任和义务。他说:“人大代表是一座桥梁,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广大选民。我会牢记企业的责任,践行为民服务宗旨,做好连接企业和政府的纽带。”
作为一名新代表,陶晓东敢于建言献策。他说,因为全厂的职工都是我的良师益友,而他们的呼声,就是我履职的源泉。每次人代会前,他总要亲自下车间,与一线工人交流,不管是企业员工建议,还是选区选民意见,他都会用心记下,并仔细整理,写成建议和议案。他在县人代会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和服务》、《关于加强拆迁安置小区的管理》、《关于完善拆迁安置政策》、《关于要求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等建议,每一件都事关民生,事关发展。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