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元泰
羊石山,又称羊山,位于绍兴县齐贤镇集镇南边,占地约1300亩。南宋《嘉泰会稽志》载:“羊石山,去县三十六里,山上有石如羊,故名。”由于历代采石不止,四周仅留存残岩峭壁,形如一座城堡,史称石城。
古越首创采石场地
羊山石系火山碎屑岩,含铁质,耐磨耐浊,抗压力强,节理性好,塥头大,可开凿大幅石块和超长石条,适用于构筑城墙、海塘、江堤、水闸、桥梁、庙宇大殿柱梁,是古越一处采石历史最早、规模最大的采石场地。
羊山采石始于春秋越国勾践时代,距今2500年。清康熙间《下方桥陈氏宗谱》记载:“越城西北三十里,羊山在焉,广可数百亩,高不过二十丈。昔,范大夫凿此山之石,以城会稽,故今称蠡城,云云。”隋朝开皇年间(581—600),水师总领杨素奉命渡钱江平息越州豪强高智慧叛乱后,镇守越州,被封为越国公。杨素为防豪强再次起事,着手组织民工,大规模开凿羊山之石,在蠡城基础上扩建越州罗城(罗城即外城,相当于今绍兴市老环城)。唐宋及明清历代,山会两县北部沿海平原,凡修建海塘、江堤、水闸、避塘、纤道、桥梁及庙宇柱梁,亦大多采用羊山石。羊山石时为越地著名优质石材,应用面广,开采量大,成为周边村落居民的一大产业,石材销路及至方圆百里。至清代晚期,整座羊山已成一方残岩剩水,石岩业遂告终止。然而,回顾往事,羊山为越地古代建造三江应宿闸、西小江塘闸、山阴北海塘等重要水利工程,以及社会交通等设施,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唐代越州战略要地
古时,羊山石城北濒杭州湾(俗称后海),南临西小江,处越州城郊,石城四周多岩壁,内有无数个岩洞水潭,曾一度成为越州战事兵家战略要地。
明代万历《羊石山石佛碑记》记载:“大唐中和间,武肃王钱镠以八都兵屯羊石寨,平刘汉宏及获董昌……”唐中和二年(882)七月,越州观察使刘汉宏,企图并吞浙西,自立为王。时任杭州剌使董昌指派部下都指挥使钱镠率军讨伐。钱军渡钱江,战西陵(今萧山区西兴),凭借羊山石城攻守兼备的战略地势,屯兵扎寨,攻杀野心家刘汉宏。董昌此举有功,朝廷委以浙东观察使兼越州剌使,钱镠代为杭州剌使。乾宁二年(895)二月,董昌居功骄横,拥兵自重,狂妄称帝,立国号为大越罗平。他既昏庸,又残忍,百姓生灵涂炭,越州再度陷入大浩劫之中。唐昭宗下诏削董昌官爵,命钱镠为浙东招讨使讨伐董昌。钱镠本是董昌部下,于是先派人送书与董昌,晓以利害,劝其投降。而董昌轻信馋言,执意不听,钱镠才举兵进发越州,攻克羊山石城,再次屯兵扎寨,进而包抄越州城,破迎恩门(西廊门),生擒董昌,平息叛乱,从此,越州百姓生活得以安宁。钱军官兵纪律严明,在羊山石城屯兵期间,不占当地百姓一草一木,被人传为美谈。
钱镠护国安民有功,朝廷封其为越王,后加封为吴越王。五代时,被封为吴越国王,尊行古列国之礼,定杭州为西府,越州为东府,在杭越两地大举兴修水利,扶持农桑,发展生产,改善民生,深受百姓爱戴,死后朝廷赐谥号为“武肃”。今羊山石佛寺旁城隍庙。即武肃王殿,就是羊山里人颂其功德,祀奉为城隍菩萨而修建的。
水石文化旅游胜地
因人为无尽开凿,羊石山原来的山势山貌荡然无存,所谓有石如羊之“石羊”亦不复存在。当时凿石者并无从山水景观着想,只是为采石需要,拣其坚硬的、完整的、宽厚的,松脆的、斜角的、单薄的则等弃之。经千百年来的自然风化剥浊、穿孔、裂坍,给这方残山剩水勾勒成一幅“峭壁巍峨,孤峰兀立,池水荡漾,异石罗列”的奇趣景象。
漫步羊山石城,可见数十峰百潭千丈壁之奇景。琳琅满目的石景观,无不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连绵的岩峰,千姿百态,笔架峰、拇指峰、龟鳖峰、锦屏峰、天柱峰、观音朝佛,形象逼真,发人遐想。峰下壁边石阶起伏,小径逶迤,路旁石池、石潭星罗棋布,数不胜数,池潭之间水脉相通,随处可闻泉水叮咚,流水潺潺,有人称之为“万泉山”。神奇的羊山天池,位于石城西南巅峰,海拔高50多米,旁无多少来水,其池水却终年盈满,深不见底,百日无雨不干涸。天池下方另有一泉,水清澈,味甚冽,传说八仙之一吕纯阳曾到此采掘草药,给人治病,他饮用过此水,被后人称为“纯阳泉”。西南向又有一峰,峰顶平坦,约有200多平米,拾级而上,凭高眺望,远山近水,街坊民居尽收眼底,可谓石城之“妙高台”。
羊山石城素为越中名胜之地,从摩崖碑版和文史资料见证,明清两代及民国时期,有众多文人墨客,名士贤达曾到此游览观光,寄情山水,抒发心灵,留下了不少题句、诗篇。清代咸丰年间,会稽举人、御使宗稷长游览羊山,对羊山石景、水景感受颇深,便留下了《羊石山壁铭》一文,文曰:“开皇所凿,武肃所保。叱羊如龙,风雷震踔。一角去邪,三泉润桥。福下土方,灵境天造”。石城景象粗犷而柔美。1997年11月被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西游记》连续剧剧组总导演看中,用了两天时间拍摄了许多外景。近几年,常有沪杭等大城市及绍兴周边邻县旅游者慕名而来。现今,当地镇政府正在进行规划,拟将羊山石城逐步开发建设成为具有江南石文化、水文化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