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良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作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工作成效如何,直接关系优化人居环境问题和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近期,我们结合全县“深入抓好生态建设,切实增进民生福祉”为主题的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深入滨海工业区(马鞍镇)23个村(居、社区)进行了调查。我们的总体感觉是,随着整治行动的深入进行,工业区(马鞍镇)面貌大为改观,人居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然而,如何进一步围绕“水清澈”、“空气清洁”、“水面、路面干净”的目标,建立健全治水、治气、治面长效机制,仍是各级组织今后一个有待探索和实施的根本性举措。
一、目前农村环境卫生面临的突出问题
经过连续几年以改坟、改厕为内容的“双改”,以清理河道垃圾、清理路面垃圾为内容的“双清”,以整治生活环境、整治社会风气为内容的“双治”,以创建文化村、创建卫生村为内容的“双建”等“双字号”活动,特别是通过加大对环境卫生整治的投入力度,滨海工业区(马鞍镇)各村(居、社区)分别建起了以“三专”为主体的环境整治机制,即:村村建起专职清卫保洁员队伍,造起专用垃圾中转站,专门制订清卫保洁责任制度,环境卫生状况得到不断改善。
然而,农村环境卫生仍存在着不少突出问题。
一是生活污染不断加剧。目前滨海工业区(马鞍镇)的流动人员达到8万多人,超过常住人口的2倍,流动人员租住、安置点越来越多,随之生活污水和垃圾数量也持续增多。由于受传统陋习影响,存在随地乱丢垃圾的坏习惯,垃圾有的丢在村前路边,有的堆在房前屋后空地,日积月累,垃圾越积越多,污染越来越重,“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成为农村个别村宅的真实写照。
二是建筑余物乱堆乱放。不少村(居)的村(居)民新屋建成后,由于缺乏自觉性,缺乏管理和监督,旧房拆迁后的石料、砖瓦等废弃建筑物和建房余料没有及时清理,乱堆乱放,有的一放就是半年一年,有的甚至十几年,既影响村容村貌,又阻碍交通。
三是环卫设施配套不全。多数自然村虽然在村内宅间搞了道路硬化、路沿绿化,配套建设了厕所、垃圾箱等环卫设施,但因缺乏长期性的投入资金和监管机制,道路破损得不到及时修复,绿化缺失没有给予补种,环卫设施失修,这不仅有损镇、村形象,也影响了村民百姓的生活质量。
二、农村环境卫生问题的主要因素分析
当前农村环境卫生出现这些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相对淡薄。村民因农村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很难在短期内改变,尤其是个别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比较淡薄,难以适应农村环境形势变化的需要,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扔垃圾等现象仍然时有所见。
二是舆论论宣传时紧时松。时常出现“突击活动有气氛,活动结束无声息”的现象,环境卫生的意义没有入心入脑,导致村民群众参与环境卫生的积极性不高,少数人治理、多数人污染的问题始终未能解决。
三是环卫长效性监管机制不够健全。虽然镇村各级已全面实施“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垃圾集中处理机制,但平时如何加强环境卫生监管、特别在加强处理有损环境卫生和不洁行为方面,缺乏一定的奖惩制度,多为干好有奖励,缺乏干坏受处罚机制;在环卫队伍建设、硬件设施投入、整治组织保障等方面的长效机制,也显得较为欠缺,等等。
三、建立环境卫生长效整治的对策措施
建立健全完善的长效机制,是巩固发展环境卫生突击性整治成果的最终目的,也是为村民百姓创造清洁、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的根本性举措。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要强化居民文明意识,建立舆论导向机制。坚持采用“三方结合”,夯实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群众基础。一是坚持提升群众文明意识与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相结合。充分利用会议、标语、展板、广告牌以及散发宣传资料等各种途径,进行不间断、不松懈的宣传教育,努力营造舆论氛围,促使环境卫生整治目的、意义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加强群众文明养成教育,引导他们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逐步摒弃不健康生活方式,不断提升群众环保、卫生意识和行为文明意识。二是坚持突击行动与示范带动相结合。通过党员干部、村民代表示范带动和领导干部深入一线、靠前指挥,让群众明确整治环境卫生,既是党和政府惠民的实事,更是老百姓自己的好事,引导他们不论是突击行动、还是平常时期,都能积极响应,主动参与。三是坚持树立先进榜样与曝光不良行为相结合。对富有面上示范作用的典型经验、群众的先进事迹进行及时总结宣传;对环境卫生状况一直很差、而整治措施又不力的单位和个别有损环境卫生不当的行为,坚决予以曝光,责令限期整改。
二要加大日常监督力度,建立管理责任机制。运用组织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四管齐下,形成人人关心环境、人人监督环境的良好氛围。一要健全公开监督制度。通过公布监督电话、设立意见箱、开通网上监督信箱等多种途径,进一步完善周检查、月抽查、月通报、月评比、定期督查等措施。二要健全综合巡查制度。通过村(居)干部每天巡查、包村干部定期抽查、人大代表不定期视察、一般群众舆论督查的多层监督网络,推进环境整治与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基层组织建设、驻村帮扶等工作有机结合。三要健全村民自治制度。通过制订《环境卫生村民自治公约》,组建由村(居)老党员、威信较高群众组成的督导小组,对区域环境卫生进行巡查监督,确保环境卫生责任到人,不留死角。
三要严格绩效评价体系,建立奖惩考核机制。严格考核奖惩举措,是保证环境卫生整治效果,促进整治工作深入持续开展的重要手段。一要签订好目标责任书。将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列为镇、村“一把手”工程,列入年终考核内容,实行“一票否决”。二要推行挂牌督导措施。按照百分制考核要求,分为示范村、一般村和落后村三个类型,进行打分考评,对打分未位的村(居)实行挂牌督导,直至达到标准后才予以销号。三要实施绩效奖励政策。将环境卫生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和干部工作实绩考评,考核成绩与年终工奖挂钩,强化各级责任主体的工作力度。
四要重视硬件配套建设,建立设施投入机制。以“政府投入、群众参与、社会帮扶”为原则,加大环卫设施投入力度。一要加大政府财政投资比重,增加环卫投入资金,用于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规范镇村垃圾处置、加快示范村创建奖补等建设资金。二要不断完善村级环卫设施建设,把环卫设施建设工程纳入区域基础设施的建设范围,不断增加年度投入额度,确保环卫配套设施、项目、资金“三到位”。三要拓展社会融资渠道,创新投入机制,鼓励民营企业、致富个人积极参与投资环境建设项目,形成多元化投资环卫建设的新形化模式。
五要加强环卫整治力量,建立组织保障机制。注重环境卫生长期性、复杂性特点,健全组织保障机制,确保整治工作持续有效进行。一要完善领导组织体系。调整充实由镇村主要领导为负责人,分管副职为具体责任人,城建、环卫等多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综合整治组织,切实做到领导力量不减,工作机构不撤,人员队伍不散,工作格局不变,保障环卫整治行动持续进行。二要强化保洁员队伍建设。抓好镇村道路保洁、绿化养护、垃圾清运、河道治污等保洁队伍建设,做到人员、岗位、制度、职责、工奖“五落实”,实现环境整治“有人管事,事有人管”。三要健全多方联动机制。继续抓好以国土、城建、工商、卫生、公安、交巡警等“多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加强交通秩序、集贸市场、户外广告、违法建设等方面的综合整治,真正实现城乡环境卫生整治的日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