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水街
发布日期:[2012-04-17] 浏览

汪永祥

    绍兴,依水而生,因水而兴。水,孕育了绍兴古老的文明,也造就了绍兴人水一样的柔情,更为绍兴建筑奠定了广阔的天地,营造了独特的幽雅环境。水乡绍兴,舟楫穿梭,江村错落,美似一幅动情的水墨山水画。这里横卧于河面上大小古老的石桥造型各异,巧思迭出,风情万钟;街坊多依河分布,民居多依水而建,“街随河走屋旁水”,真可谓“三山万户巷盘曲,百桥千街水纵横”。
    绍兴水街正是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因运而生的历史杰作。
    传统的绍兴水街主要是指绍兴水乡古镇(或水乡古村)的主街道,是在集市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由流经水镇(或水村)的主河道、石桥、河道两岸民居、店铺、石板路、檐廊以及溇等繁复组合而成;水街是水乡古镇(或水乡古村)的核心和灵魂,古镇上(或村内)的商品交易、人们的生活交流集会都凝聚在这里,水街上人们赶集的场景和日常生活构成了绍兴古镇(或古村)最主要的景观。从历史形成的情况和环境来看,水街有沿河而设、沿湖而设、沿溪而设三种存在状态。
    一河一街、一河两街是绍兴水街比较典型的两种形式。
    一河一街,即沿河仅一侧为街面。根据水街所处的环境不同,有沿河、沿湖、沿溪三种情况,沿河而设如绍兴县齐贤镇的“后市街”和绍兴县柯桥街道“西官塘下岸”水街等;沿湖而设如位于绍兴县湖塘街道湖塘村和鉴湖村的“十里湖塘历史水街”等;沿溪而设如绍兴县湖塘街道东方村的“型塘老街”等。
    齐贤“后市街”,据当地老人介绍,其有400多年的历史,一直是沿河单面街道。“后市街”街面南起颍川桥,北至潭家溇陈家祠堂桥,总长300米,下方桥直江贯穿水街而过,颍川桥(清代)、陈家祠堂桥(清代)等古石桥横卧河面,河西岸原有20多家店铺及宝源台门、双连台门等一些传统民居,店铺主要有“诸清泉杂货店”、“泰昌米店”、“瑞泰米店”、“华义酒店”、“邵金福烟店”、“元泰南货店”、“景华鞋店”、“朱顺裕豆腐店”等,目前,“后市街”沿河街面及建筑虽有所改动,但大部分民居、店铺、檐廊(或称雨廊)等仍保存尚好,走在其间,我们仍可以隐约感受到往日的那种繁闹与悠闲。
    柯桥街道“西官塘下岸”水街,也是沿河单面为街的实例,据介绍,这条水街有近千年的历史,繁荣于明清时期,原街面东起融光桥,西至称心庵(遗址),现街面东起永丰桥,西至原锐利米厂(现为三眼桥的位置),全长500多米,浙东古运河沿水街而过,永丰桥(清代)、三眼桥(清代)等古石桥静卧水面,运河北面原有酱园、米店等十余家及沈家台门、马家台门、矮台门等一些传统民居,居民众多,商业发达,下岸也是当时柯桥米业的发源地。这里闻名的店铺有“赵万春米行”、“景泰米行”、“和记昌米行”、“万兴酱园”、“宋文盛酱园”、“张万春嫁妆铺”等,如今,这段水街略经维修后,沿岸翻轩长廊、民房面门、河岸走路等保存完好,尽显水乡风韵。虽然随着柯桥城镇建设的迅猛发展,这条传统的水街的繁华已让位于朝气勃发的新街,但她仍如一位安详、静谧而闲适的老人,慢慢地品味着往日如花如诗的岁月。
    “十里湖塘历史水街”,据湖塘街道文化站陈老师介绍,该水街形成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一直是沿古鉴湖北岸单面为街。“十里湖塘历史水街”东起鉴湖村莲花庵桥,西至湖塘村西跨湖桥,总长4000米,古老的鉴湖沿历史水街绵延流长,西跨湖桥(建于明万历年间)、同堰桥(建于清嘉庆年间)、二字桥(清末)、木桥(建于民国初)、古莲花庵长堤(始建于明代,全长180米左右,宽3.5—3.9米,呈“S”形,现保存十分完整,实属水乡罕见)等静卧鉴湖水面。湖北岸水街原有店铺及前店后屋的民居不计其数,可谓热闹繁华之极。现保存较完整或较好的店铺及明清民居、古建筑有“养和堂药店”、“卫生堂药店”、魏家台门、李家台门、进士台门、章家台门、夏家弄、长弄、章家宗祠、七尺庙(清代建筑,又称“贺秘监祠”,为纪念唐朝大诗人贺知章而建)等等,目前“十里湖塘历史水街”环境及店面、民居局部有所改变,但水街基本历史格局尚保存,尤其是鉴湖村莲花庵桥一段,仍然可以看到骑楼、雨廊、粉砖黛瓦的水街风貌。
    “型塘老街”,是传统水街一种比较特殊的存在形式,据当地村民介绍,此水街已有200-300年的历史,现街面店铺、民居建筑主要为民国初期风格,历来是沿溪单面而设,其北起聚仙桥(建于清光绪年间),南至观澜桥(始建于明永乐、正德年间),总长二里多,全长2公里的型塘溪(系鉴湖上游主要河流型塘江的支流)南北向沿水街而过,观澜桥、聚仙桥等古石桥东西向横跨溪流,溪西岸原有咸浩师傅打铁店、陈先生南货店、链师傅棺材店、阿四米店等店铺数十家,现尚保存近二十家店面及德兴台门、魏家台门、张家台门等一些传统明清民居。如今,型塘老街部分建筑已被拆除或风格被局部改变,但从现保持较好的一段街面和沿溪环境看,我们仍可以想象到当时水街的热闹。
    一河两街,即街面沿河两岸而筑,这种类型的水街有位于集镇地域和水村地域两种情况。绍兴县华舍街道的华舍老街,就是位于华舍镇域中心地段的水街,这条水街街面两边房屋沿华川河、汇川西河依“丁”字形而建,华川河、汇川西河贯通并环绕水街,华川大桥(清代)、古大木桥(民国初重建)、行义桥(民国初重建)和后殿廊桥(清代)等古石桥虹卧江上,连接一河两街的往来;河沿两边华舍第一楼下、朝东屋、朝东台门、当弄等一些传统民居及沈婉生豆腐店、金福鞋店、双全炒货店、兴号南货店、招林年糕店、存德堂药店、永裕钱庄等数十家店铺相互毗连,檐廊沿河延伸;水中悠悠乌篷,鱼贯而行,倒影浮荡,浆声欸乃,真可谓市肆林立,商贾云集,一日三市,热闹非凡。这条水街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街面虽然有局部扩建或拆建,但街上乌瓦白墙的店铺、民屋等建筑大部分仍保持原貌,荷花溇、汇水龙溇等依然如故,实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典型的古老水街。另外,又如柯桥街道下市头直街(明清时期,全长500米左右)、上市头(急水弄)直街(明朝时期,全长230米)、安昌古镇三里河街(明清时期,全长1747米)等水街,都是属于处在古镇地域的传统一河两街的典型实例。
    古城村水街,是属于地处水乡古村的范例。其位于绍兴县湖塘街道古城村中心地域,据谢景源老人回忆,古城村老街历史悠久,尤其是明清时期比较繁华,直到解放前二三十年才逐渐衰落。鉴湖支流陌坞江贯穿全村,古城村人世代沿陌坞江两岸聚居。由于离绍兴城区比较远,因此古城村人除了偶尔集中在村内的河埠头(村内现尚有泰山堂强头脑河埠头和神桌面前河埠头等遗迹)坐船去府城逛市、进货外,平时赶集都在陌坞江沿岸进行。该水街长800米左右,南起陈家祠堂,北至府城隍庙,上横桥(清代)、中横桥(清代)、下横桥(清代)等古石桥连接陌坞江两岸。当时规模比较大的店铺有“汇源南货店”、“汇源米店”、“赵小培酱醋店”等数十家;新庄屋、朱家祠堂台门、新屋下台门仪门等众多明清民居分布江河左右,至今一直保存较好。如今,随着村级建设的快步发展,陌坞江两岸的店铺已基本被改掉,但沿街鳞次栉比的明清民居、古老的青石板路、形态各异的踏道(从其形式上来看,可分为“元宝踏道”、“马鞍踏道”、“一字形踏道”等多种)、河埠仍见证着古村水街昔日的繁华与热闹。
    可以看出,在古老的绍兴水街,街河并举,街随河走,桥连街路,坊巷纵横。沿街店铺,或开于河口,或设于桥头,以便货运和舟楫之利;同时,这些沿河店铺多是平屋和二层楼房,且往往建有雨廊、骑楼等,以利遮阳避雨,行人往来方便。在水街,常见的店铺有南货店、米行、绸庄、当铺、酒家、茶饯、酱园、药店等;临河民居多以河岸水边砌石为基,前街后店,前门可开店营业,后门河埠可进货,兼得水陆交通之便;这些沿河民居建筑也多为平屋或二层楼房,建筑构架多为穿斗式砖木结构,而建筑如果是二层楼房的,则楼上往往为就寝之处,楼下后半面多为储藏室;同时居屋建筑平面呈纵深递进,封闭内向,在布局上有进深小、占地少、结构紧凑、经济实用的特点。还值得一提的是,以前为用水和登舟进货之便,一些屋主多在自家后门构筑“内屋踏道”,由自家独户使用(从构造形式看有两种:一种是构筑在屋内,内壁用木栅栏,以利透光,另一种“踏道”则露在屋外面)。
    集市和赶集是古老的水街一道不可缺少风景线。在水街,集市一半在岸上,一半在河里,赶集的人们,一半在路上,一半在船里,集上的交易,一半在店里,一半在岸边。同时水街上的街市,有大集和小集之分,而且总是天天都有人往来,天天都有生意可做,只不过热闹程度有所不同而已。赶集的人做完了生意,买好了物品之后,便坐在桥头边的酒肆和茶楼上,一边饮酒喝茶,一边闲话聊天,享受着赶集的另一种乐趣。可见,水乡人赶集,不仅仅是为了卖和买,卖和买只是物质上的理由,而更重要的还是由于为了一种精神上的需求。他们赶的是气氛,一种情调,一种有趣,一个可以让心灵尽情释放的时间和空间。
    无庸讳言,历经了沧桑巨变,一个威尼斯的绍兴在不断变迁,古老的绍兴水街也正在远去,正在渐渐退出我们的生活,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现代的休闲城市,但是人们还在深深的怀念她,怀念老绍兴的水巷里弄、小桥流水、黛瓦粉墙、桃花拂柳、乳燕塘鹅的景致,这不仅仅出于老人们的怀旧,实在是当代人一种需求。现代都市中似乎很少有这样的一处地方,有着古镇水街上的那一种氛围和情调,使我们可以重享那一份热闹和悠闲。值得庆幸的是绍兴县在安昌古镇水街建设开发的同时,也将在县域中心柯桥重塑这样一条水街。这条水街将更直接地抓住绍兴古镇的灵魂,凸现绍兴水乡的文脉。这条水街将穿行于柯桥这座现代商城之中,向这一群浮躁和忙碌的现代众生提供一种久违的休闲和谋生、节奏和旋律。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