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江
在绍兴县的王坛镇有一条古道。
旧时,这条古道是绍兴到稽东、王坛和嵊州的北乡、谷来、崇仁的必经之路而久负盛名;现在因其保存完好、古朴依旧而闻名,这就是陶宴岭。
陶宴岭南北走向,北起绍兴县平水镇的金渔岙,南至王坛镇的新联村。
陶宴岭又名陶元岭,始建于南朝,完工于明清,南朝齐梁年间道教思想家、医学家陶弘景隐居于此,岭由此得名。陆游祖父左丞相陆佃亦在此结庐读书,墓地就在陶元岭支峰下,可惜早被历史的烟尘湮没,无处寻找。
陶宴岭全部用小块的石头砌成,风雨侵浊,岁月洗礼,原先棱角十足的石头早都被磨砺成浑圆光滑,一路上去,凡是砌成台阶和铺成岭路的石头见不到一块棱角分明的。岭路的建筑,有着很明显的官方组织修筑的痕迹,两米多宽的道路,高度相似、宽度相仿的台阶,整齐划一的路基,非民间自发组织所能完成的。确实,早在唐代,绍兴(越州)就属海内名郡,而平水则是越州所属会稽县的五大名镇之一,并开始有了竹木山货的交易,出现了“平水草市”的名称。当时,嵊州的北乡、谷来,绍兴的稽东、青坛、王坛的山货都要经陶宴岭到平水,然后再转至平水埠头,装船运到绍兴;同样,当地民众所需的生活日用品亦需经此道挑运进山。所以,陶宴岭当属官道无疑。
踏岭而上,特殊时代建设的梯田在山谷中间依山而上,随处可见。只是这些梯田早没有了水稻的影子,代替的是雷竹、板栗、茶叶等经济作物。这些经济作物与萋萋荒草和细细竹枝为伍,且鲜美无比的野笋随处可见。
山岭渐高,林木开始茂盛,参天古木随处可见。古朴的岭道,清幽的风景,犹入仙境,心再也无所思无所想。两株参天的古枫中间,是一间用石块打底、上筑泥墙而成的房子。这房子其实是一个供过路人休息而用的亭子,只是建设者考虑到行走陶宴岭路人的实际,所以亭子没有建在路上,而是建在路边。这样,就是到了寒风肆虐、雪花狂舞的冬季,躲着亭子里面,也不会被风雪侵袭。细想之下,不由得被古人的周全考虑而感动。
长途跋涉之人,最需要的是水。陶宴岭虽然依山傍水,但路下的溪水不但距路面深达丈余,而且一到旱季少雨季节,路下小溪成了砂石世界,无水可见。但大自然是神奇的,行至陶宴岭半山腰,有一间小屋以山崖的绝壁为墙,建在岭道旁边,“眼望神海”的匾额挂在门楣上,门没上锁,进门,屋内塑着几座神像,屋角有一两尺见方的小石池,一线细细的泉水从小石池上方的石壁上流出,泉水清冽甘甜,屋内柱子上挂有数个舀水用的竹筒,路人可舀水解渴。
下山的岭路,要平缓许多。和北面上山的岭路周边的参天古木林立相比,南面岭路旁边都是毛竹,顶着棕黑色笋壳破土而生的毛笋随处可见;路边的溪,流水潺潺,水势比北面大很多;路边的地,一畦畦白菜长势喜人,南瓜苗正伸出小小的藤……茶叶抽出了翠绿的嫩芽,村民采摘茶芽,收获希望。时近中午,山脚下几户人家中升起了久违的炊烟,令人勾起温馨的回忆。
陶宴岭古道,本是已被人遗忘。近年来,随着复古风的流行,这千年古道才又进入众人的视线。“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陶宴岭古道没有像其他一些供人游玩的山一样,但她以古朴、典雅、纯洁,给在都市生活厌倦了的人们一份清新、安静和别样的享受。
踏访陶宴岭古道,踏访的不仅仅是一道风景,而是一段历史、一个传统、一份遥远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