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护绍兴“大水缸”
发布日期:[2011-12-07] 浏览

——绍兴县王坛镇人大代表护水的故事
陶招贵

    绍兴市汤浦水库是绍兴人民的“大水缸”。它始建于1997年12月,上游坝址控制流域面积460平方公里,总库容2.35亿立方米,水面面积14平方公里,设计日供水规模达100万吨。自从2001年元旦第一股清泉流向虞绍大地起,越来越多的人喝上了这清澈、甘甜的好水。目前,绍兴市越城区、绍兴县、上虞市以及宁波慈溪市约300万人共饮“一缸水”。
    好水,源于小舜江源头人民的精心保护。为了让“大水缸”水质清澈、甘甜,位于汤浦水库入口处的绍兴县王坛镇的人大代表们,识大体,顾大局,义不容辞地担起保护“大水缸”的重任。

白鹭之死引发“垃圾革命”

    2006年8月16日一早,绍兴县王坛镇舜皇村的溪流内、公路旁,40多位干部群众有的捡塑料袋、破布头,有的铲建筑垃圾,个个忙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和舜皇村一样,该镇24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的广大干部群众连日来忙着清理陈年垃圾,在炎炎夏季掀起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垃圾革命”。
    谁能想到,这次“垃圾革命”,竟是一只白鹭之死引发的。
    王坛镇地处绍兴县南部山区,绍兴市汤浦水库上游。全镇2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面积137平方公里,有3.6万人。一直来,这里村民习惯于往溪沟倒垃圾,以为溪沟垃圾一场雨就能冲走,把溪沟当作天然垃圾场。那年5月初,王坛山区上空,传来一种带着哀怨的鸟鸣声,令人毛骨悚然,时间长达一个多月。当时的县人大代表金渭灿、孙国平等寻找原因,终于发现,那是一只白鹭的伤心叫声,因为它的伴侣吃了溪流中的腐烂垃圾中毒死去了。据说,白鹭很重情,“夫妻”一方死去,另一方就会哀叫欲死。这对白鹭之死,促使金渭灿、孙国平写建议给镇政府,要求进行夏季卫生整治。当地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于是,开展了生活环境大讨论,进行环境卫生宣传,营造“爱护卫生光荣,乱倒乱丢垃圾可耻”的社会氛围,并组织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垃圾革命”。那时,全镇每天有500多位村民集中清理卫生死角,共清理建筑垃圾400多吨,生活垃圾200多吨,让山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2010年7月,在王坛镇的县、镇人大代表陶国强、陶迪兴、孙燕萍、王晋侯等10位人大代表的提议下,王坛镇又一次进行环境卫生大整治。这次整治以“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行动为抓手,措施实、时间长、效果好,经过一年整治,实现了“清静、清净、青山、绿水、无视觉污染”的王坛镇,成为小舜江源头最洁净的乡镇。这一年,镇内24个行政村完成“清洁王坛”的工作目标任务,清理陈年垃圾2万多吨,完成农家庭院整治14000多户,清洁溪流150多公里,清理池塘96个,种树5万多棵,清理简易户厕和露天粪坑、缸500多个,有5000多户村民进行了“三格式无害化”厕所改造,落实了无动力厌氧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点265处。
    同时,村村建起环保队伍,落实环保责任。目前,全镇已有村级环卫工人168人,建造垃圾中转站52个,购买垃圾桶1700多只。许多村民还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坎上村村民董阿猫,每天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把屋里屋外彻彻底底扫了一遍,把瓜皮、塑料袋、烂菜叶等垃圾倒入村垃圾箱。在王坛镇,已有30000多村民,养成了这个习惯。

生活垃圾一律装车外运

    2010年5月5日上午,刚从绍兴市区回来的绍兴王坛村村民、镇人大代表张巧珍发现,自家对面100米地方处的镇垃圾液压站的液压机没有了往日运转的噪音,液压站大门上挂起了一把大锁。而在村口,张女士看到一辆垃圾液压车,把村里环卫工人刚扫出来的垃圾,倒进了一辆垃圾车,并直接送往村外。原来,从这天起,王坛镇各村垃圾不再在集中送到镇里,而是一律直送平水大坞岙的市垃圾填埋场。
    山区各村垃圾,不再就地集中送镇,减少了垃圾搬运中的“二次污染”,又提高了汤浦水库的“安全系数”。这一举措的出台,又与代表建议有关。
    2006年,王坛镇党委、政府根据人大代表建议,投资80多万元,在绍兴市第一个建起了垃圾液压站,由各村收集村民垃圾后,送往镇垃圾液压站,垃圾液压后再送往镇外,几年下来,每天全镇的生活垃圾达30吨。但有一次,县、镇人大代表蔡家苗、陶迪兴、张怡乐等在调查中发现,垃圾由村运到镇,镇再运到平水,环节太多,垃圾在转来转去中丢掉不少,造成了二次污染。为此,蔡家苗等10位代表联合向镇政府提出了《改变多头转运造成二次污染、采用直接清运的建议》。镇政府对此非常重视,专门请来市环卫处的专业清运公司,雇用垃圾液压车开到各村,直接把村内垃圾液压装车,运至平水大坞岙市垃圾填埋场。
    据悉,王坛镇是绍兴市第一个建造垃圾液压站、第一个把垃圾运到山外处理的山区镇。镇政府还先后关闭了12家有污染的企业。近几年,镇政府还大力推进移民下山和封山育林政策,先后有230多户700多个高山村民从山上搬进了集镇里,封山育林10万亩,森林资源越来越多,这里山高林密,空气清新,是个难得的“大氧吧”。

生态湿地净化水库水质

    2007年4月初,王坛镇舜皇庙旁占地22万平米的汤浦水库人工生态湿地,经过半年多紧张施工,圆满完成了。这个生态湿地是由浙江大学专家设计的,根据汤浦水库实际情况,结合生态设计与绿化设计的相关规定,将设计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使之达到简洁、美观、大方、经济、实用的效果。其次,从湿地的特点和主要功能出发,设计出既满足功能要求,又达到环境协调的景观效果。
    汤浦水库流域属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是目前国内较大的饮用水源专用水库之一,具有国内大型饮用水源水库的普遍性特征。但从近年来该流域水质检测的数据看,氮等植物营养元素超标,有可能导致藻类爆发,从而致使水质恶化,影响饮用水安全。为此,徐爱华、孙燕萍等5位人大代表,与稽东镇、嵊州市谷来镇的市人大代表一起,向市人代会提交了《关于要求在王坛镇建立生态湿地、过滤上游水质的建议》,要求建造生态湿地公园,防止水库富营养化,保证饮用水安全。这一建议,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于是,汤浦水库管理局根据代表建议,请浙江大学进行了生态湿地的设计,在王坛镇舜皇庙边上的水库入口处,建造人工生态湿地公园。
    根据设计要求和水库水位不等等因素,人工生态湿地公园分为常淹区域、难控区域和可控区域三个。在常淹区域,种植沉水植物;在难控区域种植挺水植物,并选择夏、秋生物量大,去污能力强,而在冬季休眠的品种;在可控区域,种植去污能力强、景观效果好、具有一定再生能力、经济效益高的湿生植物。物种选择上既考虑净化效果(生长快的),又考虑易栽培、易繁殖,还考虑经济价值。
    据浙江大学专家介绍,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能利用太阳和化学能,将简单无机物合成为复杂有机物。大型湿生植物、挺水植物及浮叶植物的生产力,接近陆生植物,其中有些种类在适应环境下,生产力甚至可以超过一般的陆生植物。在湿地中种植湿生植物和放养水生动物、底栖动物及贝类,以形成人工生态系统。当大量的氮、鳞等生物营养元素流入水库前,这个前置湿地就将较高污染物(植物营养盐)通过湿地植物处理,脱除大部分污染负荷,从而使水库水质达到安全化、健康化的标准。
    在刚完工的人工生态湿地公园里,常淹区种有苦草、狐尾草、马来眼子草、伊乐藻、深水荷花、芡实、黄花水龙等18种从来没有见过的沉水型植物、浮叶植物和深挺水植物。在半米深的难控区种有睡莲、萍蓬草、水烛、再力花、纸莎草、茭草等15种不同季节的沉水植物。在可控区和高地和布水困难区和周边绿化和防护林区的植物品种更是多达30多种,到了这里,就像到了植物王国。
    在湿地公园里,水里还放有青鱼、红田鱼、田螺等。据介绍,湿地公园里还适量放养了青蛙,主要用于植物生态治虫、防病。在整个生态湿地公园,水生植物经过合理搭配,在净化水质的同时,又形成了赏心悦目的水景环境。据悉,这个湿地刚建成,就引来了不少鸟儿。不久,这里将成为鸟儿乐园。

人大代表甘当环境卫士

    “我们是镇里请来检查各村环境卫生的人员,在你们村里转了一圈,发现你村汽车站向东方向有一堆牛粪;蒋相桥头堆有沙泥,392号农户门口沟内有瓜皮等生活垃圾……”今年7月26日上午10时半左右,王坛镇蒋相村党支部办公室突然进来6个汗流浃背的人,他们一边捋掉满脸汗水,一边向村干部反馈着卫生检查结果。
    原来,这是王坛镇政府专门请来的人大代表、村民代表等组成的环境卫生考核组在蒋相村检查时的一个镜头。
    今年是绍兴县开展“洁净乡村、美丽乡村”的关键年,王坛镇根据县新农村办公室要求,有5个村创建卫生示范村,12个村创建优胜村。如何才能使环境卫生工作常态化和规范化,把王坛镇打造成全县第一个村村是优胜村和示范村的镇?6月份开始,镇政府从各村挑选出有责任心的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和村干部代表,编入镇环境卫生考核人员库,每月选出6人对全镇25个村(居)进行一次检查。参加检查的镇人大代表舒仁贵说:“考核采取100分制,每发现一处乱堆柴草、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就要扣1分,只要对着标准去考核,村民和村干部都很信服。”“我还是村环境卫生直接负责人,镇里通过这种方式让我们参与检查,使我们直接看到了自己不足,学习了好的经验,这个方法好。”
    据介绍,王坛镇根据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和村干部代表检查结果,书面通报全镇25个村居,效果很好。全镇环境卫生面貌一新,汤浦水库水质更有保障了。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