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漓渚镇发展块状特色经济的思考
发布日期:[2010-08-13] 浏览

李国兴

  “块状经济”是一种集群经济,也叫产业集群,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形成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投资主体明确、产品趋同、地域相对集中、专业化生产与分工协作相结合的企业群体,并由其带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组织形式。
  改革开放以来,漓渚镇坚持“区域抓特色、加工抓龙头、生产抓基地、销售抓窗口、产品抓品牌”的发展战略,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目标,注重错位发展,大力培育区域特色经济,形成了以花卉苗木、针织印染为主,五金机械、特种陶瓷、建筑建材为辅的块状特色经济,并相继获得“中国花木之乡”、“中国针织名镇”等称号。2009年,全镇实现GDP13.60亿元,财政总收入1.10亿元,工业销售54.94亿元,自营出口1.6亿美元,实到外资122万美元,农民人均收入14581元。
  一、发展现状
  漓渚镇位于中国纺织第一县——绍兴县西南部,素有花木之乡美称,有着发展针织、花卉产业良好的土壤和天然基础。为此,长期以来,漓渚镇历届党委、政府,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积极实施“政府推动、工程带动、市场促动”三大战略,始终把发展花卉与针织生产,培育块状特色经济作为富民工程、实事工程来抓,走出了一条具有漓渚特色的新路子。
  1、花卉产业欣欣向荣。花卉是漓渚的传统产业,作为首批“中国花木之乡”,漓渚镇12个行政村大多以从事花卉生产经营为主业,形成了6个花卉专业村,占行政村总数的60%。目前,全镇共有花木基地2.8万亩,从业人员6600多人,年销售额超过7.5亿元,并先后涌现了12家国家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企业,其中二级资质4家,形成了绿化工程市场的“漓渚板块”,出现了“无地不种花,无处不养花,无人不卖花”的可喜景象。可以用“三个50%”来表述,即全镇50%以上的土地种上了花木,50%以上的劳动力从事花木生产与经营,农民50%以上收入来自花卉业。
  2、针织行业异军突起。漓渚针织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很快壮大成为浙江省第二大针织基地。全镇现有针织家庭工业750多户,各类针织圆机2200余台,从业人员2800余人,日产针织布250余吨,呈现出生产设备高档化、产品多样化、销售渠道多元化的可喜局面,具备了初步的集群效应。涌现了中义、洞桥等4个圆机专业村,占全镇行政村的1/3,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块状经济,并且与我镇的主导产业——印染实现了优势互补,良性循环。2009年,针织业销售超过25亿元,贡献了全镇50%左右的工业产出,占据镇域经济的半壁江山。针织产业成为漓渚农民增收、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渠道。
  3、新兴工业日益壮大。近年来,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快了转型升级步伐和招商选资力度,五金机械、电线电缆、建筑建材、特种陶瓷等一批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目前这些产业年总产值已突破10亿元大关,其中五金机械已初具规模,年产值接近5亿元,并正在迅速发展,不断提升集聚。只要假以时日,这些新兴产业必将茁壮成长,成为漓渚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初步成效
  近年来,块状经济对漓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并日益成为推动漓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引擎”。
  1、培育了一批规模企业。坚持“抓大育小”,大力培育块状特色经济,全镇经济规模不断迈上新台阶。如随着针织业的发展,部分家庭针织企业迅速壮大为规模以上企业。目前全镇共有规模以上针织企业12家,占全镇规模以上企业的33.3%,年产值达4.5亿元。家庭工业已经成为我镇工业经济发展的一支劲旅和培育中小企业的最根本、最关键的“孵化器”。又如花卉企业中的大地园艺公司,自2008年“走出去”到云南昆明发展以来,迅速壮大,去年承接绿化工程9600万元,成为绍兴市农业龙头企业,目前正在申报国家一级园林工程企业。
  2、促进了村级经济发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而发展家庭工业是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一条有效途径。据统计,2009年,我镇12个行政村村级集体经常性收入达1860万元,其中通过建造家庭工业用房,增加的村级年收入高达679万元,占村级经常性收入的36.5%,家庭工业已经成为我镇村级经济增收的重要来源。如大步村利用破旧厂房、旧村改造和盘活闲置土地等办法,建造了总面积2万多平方米的家庭工业用房,出租给40多家针织家庭工业户,该村每年增加租金175万元,占村级集体经常性收入的60%以上。棠一村通过引进东方百合公司,出租集体土地,使村集体年增收25万元,占该村村级集体可支配收入的22.5%。
  3、加快了农村新社区建设。作为富民产业,块状经济发展首先实现了农民增收致富。据统计,2009年全镇人均花卉、针织业收入分别为8480元和4850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54.6%和31.3%,成为农民二大增收致富渠道。特色经济的发展,在壮大村级经济实力的基础上,也推动了新农村建设。近年来,全镇各村累计投入7500万元,用于道路、自来水、电力、环境、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镇农村环境面貌得到根本性好转。目前,全镇已有省、市级全面小康示范村5个、生态村6个、文明村2个,文化村、卫生村覆盖率达100%。
  三、主要问题
  漓渚块状特色经济的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赌,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主要是:
  1、产品档次偏低。就针织产业来说,新产品研发能力落后,技术水平偏低,资源难以汇集,重复生产、低端竞争严重。从花木产业来讲,除了东方百合一家高科技公司和兰花外,大多品种结构单一,产品品质欠佳,缺乏附加值高的特色拳头产品。
  2、市场信息不畅。无论花卉还是针织,几乎都是一家一户的散兵游勇和“蚂蚁兵团”,缺乏带动力、竞争力强的龙头,信息传递主要靠传统的口头相授模式,这种“马后炮”式的信息,致使生产跟着市场跑,严重制约着产业的提升发展和市场竞争力。
  3、生产经营分散。由于从业人员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小打小闹”等小农思想,缺乏强烈的机遇意识、进取精神,因而发展规模较小,造成了群龙无首的现象。800多户家庭工业分布在全镇13个村(居),涉及针织、五金制造、刀片模具、特种陶瓷等多种行业。其中750家针织户,2-3台的有586户,10台以上的有25户,20台以上的仅有6户,规模以上针织企业只有7家,分别占全镇总户数的78.1%、3.3%、0.8%和1.1%。花卉产业同样如此,全镇现有50亩以上规模经营户130多家,占4200户花卉经营户的31.0%。
  四、探索思考
  要做大做强块状经济,今后漓渚镇要按照“工业强镇、特色富民、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着力实施“四个二”战略:
  1、树立新观念,努力实现“二大创新”。一是思想观念要创新。首先,政府要主动促转,注重引导促转,政策促转,培训促转。可利用现有奖励资金,适当加大投入,突出重点,对培训也可利用现有阵地,加强针对性、实用性。其次,对农户要通过宣传教育、典型引导、龙头带动等办法,使“种得多不一定好,产得多不一定赚”等观念深入人心,并使其反作用于实践。二是营销方式要创新。传统的以一家一户运销贩销、现货交易为主的营销手段,显然跟不上社会发展和时代前进的步伐,正在逐渐为新的营销方式所取代,销售花卉苗木、针织坯布和其他产品一样,已不再需要非得到有形市场销售,也不再需要非得再走南闯北走市场,毋庸置疑,最终主动权将牢牢掌握在具有高资质、高影响力的园林绿化工程企业、贸易公司和针织生产经营大户中。
  2、突出新亮点,全力打好“二张品牌”。一是打响“花木之乡”品牌。漓渚花卉无论是种植历史、从业人数,还是技术力量、资质企业密集度等,均居全省前茅,不愧为“中国花木之乡”。要在现有的优势上,积极创新发展模式,促进花卉产业新提升。重点要引进、培育浙江楠、红豆杉、银杏、香榧等珍稀苗木和花果木,规划建设好总面积5000亩以上的花木结构提升示范区,促进花木布局结构和品种结构的优化。同时,加大对东方百合的帮扶力度,面向全县乃至全省推广“一季水稻——一季百合”轮作模式,努力实现“百合种球国产化”和“百合花生产规模化”,进一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加快工厂化培育、繁殖新技术,并逐步应用到整个花卉产业上,力争用三五年时间实现花卉产品的规模出口,让花木真正成为漓渚经济的一张金名片,实现以“花”扬名。二是打响“针织名镇”品牌。针对科技创新薄弱的问题,一方面,要大力引进有质量,科技含量相对较高,为针织产业延长产业链的项目和企业,使漓渚针织从生产到印染、后整理、销售上下游配套,成为特色、拳头,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品”。另一方面,要加强技术开发和产品创新,加快筹建针织研究院,建立新产品研发中心、针织培训中心和环保实验室,提升针织研发设计能力和环保检测水平,逐步取得“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竞争优势,实现以“机”富民。
  3、占领制高点,着力建好“二种市场”。一是有形市场。首先,要继续加大对“全国重点花卉市场”——绍兴花市的建设管理力度,通过扩容、整合、规范,进一步提升花市品位,切实发挥花市在花卉产业发展中的信息窗口、集散中心、营销主阵地作用,力争5年内花市年销售收入由目前的1.5亿元,增长到5亿元。其次,要切实加快针织专业市场建设。借助中国轻纺城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依托漓渚针织产业的集聚优势和品牌效应,创造条件,建立一个针织产品专业市场或针织商贸一条街,带动针织业发展。二是虚拟市场,优化提升“漓渚花木网”、“中国春兰网”、“漓渚针织网”等门户网站,不断拓展延伸农民信箱功能,充分发挥它们的宣传、推介作用。以此培育和带动现代花农、现代家庭工业户,成为掌握市场主动权的“弄潮儿”,逐步实现由主要依靠有形市场销售转到依靠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销售并重,主要依靠经纪人销售转到经纪人和工程企业、贸易公司销售“两条腿”并重的轨道上,扩大漓渚特色经济的市场份额。
  4、发挥新优势,致力促进“二大转变”。一是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转型升级,进一步推动产业向专业化、区域化、系列化发展,实现由传统家庭工业、传统花卉产业向现代家庭工业、现代农业转变。要坚持科学规划、集约发展,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和发展多个相对集中的家庭工业集聚点,引导鼓励家庭工业集聚发展。要坚持镇村联动,大力培育针织骨干企业和花木龙头大户,不断提高组织化程度,逐步实现由“单兵”行动向“团体”作战转变,彻底改变特色经济“群龙无首”的现象。同时,要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引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环保产业,并逐步使面上其他产业由“三高一低”(高成本、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向“三低一高”(低成本、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转变,谋求产业结构转型,赢得可持续发展的主动权。二是服务功能的转变。政府要站在科学发展的高度,积极谋划未来,切实转变职能,为块状经济提供优质的政府服务、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创造广阔的成长空间。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会计代理服务站、法律咨询援助中心、行业协会工会、家庭工业服务中心等组织机构,着力解决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要不断延伸办事大厅服务功能,尽力提供包括花木检疫、项目代理、会计代理、技术培训、税务办理以及中介、融资、安全、法律、维权等方面的服务作用,进一步弘扬地方特色,做大做强块状经济。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