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做好安昌古镇保护开发文章
发布日期:[2010-12-16] 浏览

——在视察安昌古镇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余茂法

  今天我们县人大常委会领导对安昌古镇的保护与开发工作进行视察,刚才我们看了安昌古镇的开发现场、规划介绍,随后又听了傅青春书记的开发工作情况汇报,我总的感觉是两句话:一是安昌古镇在保护与开发中确实做了大量的工作;二是安昌古镇确实值得好好保护与开发。下面我就安昌古镇的保护与开发工作谈三点想法:
  一、充分认识安昌古镇的保护价值
  作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安昌镇,具有千年历史,至今还保存三里长的依河街市,沿河两岸还保留许多老式店铺、台门、作坊、翻轩骑楼。有着绍兴特色的石板路、弄堂和各式石桥至今还保存完好。古镇安昌名人辈出,又是绍兴师爷的荟萃之地,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同时,安昌还保存并延续着绍兴千百年来的民俗风情,是绍兴保存最完好的水乡古镇。
  1、安昌古镇是活着的水彩画。安昌历史文化悠久,是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据《越绝书》、《嘉泰会稽志》等古志记载,镇东涂山(又称西衣山)即相传大禹娶妻及会诸侯之地。境内现存白洋新石器时代越族先民遗址。绍兴是中国出师爷最多的地方,而安昌又是出绍兴师爷最多的地方,作为明清时期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特殊的文人群体,他们特殊的政治文化现象在安昌有着深厚根基。安昌又是古代绍兴商业高度发展的代表,临河三里的翻轩长廊,沿街林立的店铺作坊都是古代商业繁华的最好见证。在安昌,在越文化的大背景下,师爷文化、商文化、水文化、石文化、酒文化等等许多历史文化可以大力挖掘并传承,是绍兴江南水乡的典型代表。
  2、安昌古镇是活着的教科书。安昌隆市在明代弘治年间,历史上的安昌曾经是商品经济发达、贸易地位显赫的经济重镇。商业经济的发展使安昌聚集了大量居民,到现在,安昌古镇区内还有6个居委会5000多居民生活在古镇区里面。这些居民每天的生活都延续着绍兴百年来的民风习俗,热闹的水乡社戏、喜庆的水乡婚礼、传统的手工酿酒、作酱,以及过年前的搡年糕、裹粽子、串腊肠、扯白糖等等,完全呈现出了一个古老、淳朴、喜庆、祥和的绍兴水乡古镇,这些就是一个真正的生活着的古镇,是绍兴风俗风情的展示场所。
  3、安昌古镇是活着的历史卷。绍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绍兴千百年的风情为世人所熟知。许多到绍兴的游客都是为了绍兴的历史而来的,但随着时间的延续,绍兴城区内许多古老的历史古迹变得残缺不全。绍兴原来有许多与安昌一样的水乡集镇,到现在大部分都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的牺牲品。而安昌古镇作为中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镇,是绍兴历史文化的浓缩,是目前绍兴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个古镇,很多历史建设、人文历史、民俗风情还得到较好的留存,对安昌古镇的保护与开发就是对绍兴历史文脉的沿续和传承,是绍兴历史脉络的寻根点。
总而言之,安昌古镇的保护与开发,对于绍兴县历史文物的保护、文化大县的建设、旅游资源的开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生态环境的保护、当地百姓的得益以及绍兴县知名度的提高均有积极意义。
  二、充分肯定安昌镇在保护与开发中所做的工作
  安昌古镇的保护与开发工作是1999年开始的,到现在已经历了11个年头,在这11年中,安昌古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通过安昌镇历任党委、政府的努力,应该说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编制了较为科学合理的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1991年安昌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后,安昌镇在编制城镇建设规划中,都把保护古镇区作为重点进行规划保护。1999年,安昌镇党委、政府提出了对安昌古镇区进行保护与开发的工作重点,专门成立了安昌古镇管理委员会,统一协调处理古镇保护中碰到的重大问题;2000年在安昌镇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上通过了《古镇保护管理实施办法》;2002年由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安昌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在这个规划中详细划定了古镇的重点保护区和风貌协调区,保护规划在2004年7月获浙江省政府批准。同时,为坚持“保护为主,适度开发”的原则,防止二三产业过度开发,安昌镇在2005年又委托浙江工商大学编制了安昌古镇旅游规划。在安昌被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总局批准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以后,安昌镇又委托同济大学对原保护规划进行了修编。
  2、坚持保护为主的理念,进行适度开发。安昌镇在历年进行的保护与开发工作中,都始终能坚持“保护为主、适度开发”原则。从1999开始至今,安昌镇在古镇保护与开发中加大投入力度,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项目有:对流经古镇区的河道进行彻底清淤,对部分河岸进行了修整;对古镇区内的古桥进行修复;对沿河近千米的翻轩和店铺进行修缮;把1747长的老街路面恢复成老石板路;对一些传统建筑进行维修,先后布置成城隍殿、钱庄、中行旧址、石雕馆、风情馆和师爷馆,在维修过程中,聘请专家指导,选择技术过硬的施工队伍,严格遵循“修旧如初,以存其真”的原则;还利用民间资本,恢复了安康寺;为配合古镇旅游,对入口广场进行了扩建。安昌镇还充分认识到,古镇的保护不仅仅是对古建筑的保护,更重要的是对人文环境的保护,是对人与自然在古镇和谐相处关系的保护。所以,安昌镇坚持让居民生活在古镇区内,避免把古镇搞成如“民俗文化村”那样的“博物馆”式古镇,也严格限制在古镇区内过度的商业性活动,以保持古镇淳朴的原真性。
  3、坚持挖掘整理,展现丰富的民俗文化。安昌镇在坚持对硬件设施进行适度开发的同时,加强了对民俗文化的挖掘整理力度。利用开展村落文化普查的机会,整理出与安昌古镇有关的历史、典故、传说等400多则,有些已经在风情馆和师爷馆中进行了展示。安昌的民俗风情多姿多彩,都原真性地保存了绍兴人的生活脉络。例如越剧、莲花落、城隍庙会、水龙会等等,特别是到了腊月,裹粽子、搡年糕、扯白糖等这些民俗风情更加丰富多彩。安昌还是绍兴传统手工艺和特产的聚集地,有手工酿酒、制酱作坊、乌干菜、乌毡帽等,每年举行的腊月风情节就是对这些民俗文化的集中展现,2001年中央电视台《直播中国》栏目还对腊月风情节进行了现场直播。
  三、要正确认识和切实解决一些保护与开发中的实际问题
  要做好古镇的保护与开发工作,一定要不断提高处理三大关系的水平:一是保护与开发的关系。这个问题是古镇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保护是古镇开发的基础,而开发是对保护的继承与发展。二是政府与居民的关系。政府是古镇保护的主要责任人,居民是古镇的主体和灵魂,一方面政府应有序引导,做好长远利益的规划;另一方面要维护居民获取一些经济利益,做到政府与居民一致,互惠互利。三是历史与未来的关系。没有历史的城镇是没有文化底蕴的。尊重历史,传递历史,才有真正的未来。下面我对安昌古镇的保护与开发工作提三点建议:
  1、要坚定保护为先的理念。古镇的本质就是一个“古”字,所以我们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古”字来开展。一要保护好古建筑,古河、古道、古弄、古桥、古屋、古物要尽可能多,尽可能原汁原味地保护下来,这是古镇历史的直观反映。但保护并不是要维护破破烂烂、陈旧落后、一成不变。现代化的生活设施、便利的交通通讯,都是古镇生命力得以延续的重要前提。如何在留存传统建筑空间的同时,实现现代生活舒适的品质保障,这是作为历史文化城镇维修改善的最终任务。二要保护好古镇的生活,有生活的古镇就是一个有生命的古镇,居住在这个古镇区内的人们以及他们的生活习俗,是保证水乡古镇原真性的重要因素。三是要保护好古文化。文化是历史的见证,对古镇而言,文化内涵的挖掘是首要的,特别在现阶段,古镇旅游方兴未艾,凸显一个地方的文化个性越来越重要。
  2、要确立正确的开发思路。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江南水乡古镇资源正在被进一步开发、利用。古镇开发成功的例子很多,有列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目录的西递、宏村,有国人皆知的江南六大古镇,因此安昌古镇在开发过程中,应当突出水乡文化,把安昌古镇开发成为江南水乡文化的集中展示区,按照这个定位,必须加大文化开发的力度。一方面要做好文化的研究和发掘工作,通过对其他古镇的考察,来寻找、发现出安昌古镇特有的内容。做大做强特色文章是安昌古镇开发成功的根本保证,只有这样,才能使安昌作为江南水乡古镇,不仅具有其他水乡普遍拥有的自然观赏价值,而且还具有安昌特有的历史文化价值,这种在历史文化长河中形成的厚重的文化因子,是安昌在深度和广度上具有了区别与其他古镇的优势。另一方面要做好这些文化的开发和展示工作。文化包括有形和无形(也就是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类),用什么手法、用什么载体将它们进行展示和表现,这是一项非常艰难却又是事关成败的工作,是必须跨越的鸿沟。如安昌的师爷文化、商贸文化(小商、小贩、小手艺、小作坊等)、风俗文化等一些最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是最有生命力和吸引力的文化。建议编制一个文化的保护与开发规划,来规范和指导古镇的文化开发工作。规划的编制要从体现历史文化出发,规划的内容要包括本地文化和外来文化,要贴切、求实、可信和可操作。
  3、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对古镇的保护与开发,其实就是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要真正保护好文化遗产,就要有正确的观念,要有正确观念的管理者。安昌古镇要开发好,安昌镇要加强与县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进行沟通,调集一些懂文化、懂规划、懂建设的人员参与到古镇的开发工作中来,提高管理队伍的文化素质和文化品味,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文化培训,使文化遗产有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县政府还应根据实际情况,依据县城规划,划定安昌古镇的保护区域,出台安昌古镇管理办法,完善对安昌古镇的政策框架,在这个办法中,对古镇保护规划、专项经费、政策支持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以便能深入细致地做好安昌古镇的保护工作。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