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杨汛桥镇农民工状况的调查报告
发布日期:[2009-06-15] 浏览

陈文娟 任晓玲

  “明年应该容易招工”,这是去年年底杨汛桥镇许多企业家常说的话。因为美国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并愈演愈烈;宏观经济的不景气,势必导致企业的经营困难,也势必导致企业用工数量的减少,这是大多数企业家的判断。然而,开年以后的情况却让人大跌眼镜:用工短缺,居然仍是短缺!2009年元宵节时,全镇73家规模以上企业有65%以上居然还只招收到了所需用工的70%,开机率比往年明显不足,下降至50%左右。
  这种状况的出现和当前杨汛桥镇的用工现状有关。
  一、杨汛桥镇农民工用工状况
  1、企业用工需求量大。杨汛桥镇面积37.85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和9个居委会,常住人口3.4万人。全镇工业经济发达,一直以来走在全县乃至全省前列,共有大小企业1300余家,其中境外上市企业4家。全镇以民营经济为主导,以建筑建材、纺织印染、经编家纺、五金机械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依托,对农民工的需求巨大。据公安部门统计,当前,镇域范围内外来人口已经超过7万(登记在册的51875人,未成年人18000余人),而其中农民工又占了绝大多数。这些农民工,大多数从事生产工人、建筑工人、环卫工人、办事员、居民服务人员、商务服务人员、家政服务人员、个体业主、小摊小贩等职业;极少部分从事专业技术工人、管理人员、私营企业老总等较高层次的职业。虽然数量众多,但却仍难满足镇域范围内企业的需求。
  2、农民工劳动技能相对落后。全镇农民工主要来自安徽、四川、江西、贵州、河南五省,其中安徽13506人,四川10202人,江西4172人,贵州2927人,河南2268人,五个地区的总数占全镇农民工总数的63.8%。而上述五地经济相对落后,导致农民工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大多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而另一方面,我镇企业的生产设备一般都较为先进,以经编绣花机为例,我镇95%以上企业的经编绣花机为进口设备,基本上实现了全电脑操作,这使企业很难找到称职的员工,即便自行培养,也往往因员工文化有限,短时间内无法培养成为一线操作工。不少企业特别是经编绣花个体户反映,培养一个熟练绣花工,往往需要3-6个月才能完成。
  3、农民工流动性过大。频繁的跳槽,直接影响到了企业员工队伍的稳定。一个农民工往往在某家企业呆上个三五月,就以熟练工的身份就跳槽到另一家企业,哪边待遇高就往哪边跳,这使得很多企业都处于一种动态的员工短缺状态。这种状况不但导致个体户在来料加工时不敢开足马力,甚至许多大的集团企业也深受其害。在去年技工最紧缺的时段,一些企业开出比一般企业高出30%的工资价格,做足“挖墙脚”的工作才能招到熟练工。在今年行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企业为稳定职工队伍,即便开机不足,订单不多,也都基本设立了保底工资1000元/月。但这又引起了另一种问题,即农民工在企业上班不足月的情况下自行离职的数量大幅上升。2009年1-3月份,全镇共处理农民工追讨短期工资纠纷39起,讨回工资26.91万元,案件发生起数和金额均比去年同期上升。
此外,由于国家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在外打工的生活成本日益增加、中央重农惠农政策的陆续出台以及许多地区对回乡创业优惠政策的实施,返乡农民工再外出打工的欲望有所降低。据了解,今年,农民工有很多都不外出打工了,有的选择在家务农,有的则利用在外务工的积累资金和技能回乡创业。
  二、稳定农民工队伍所采取的措施
  为稳定农民工队伍,吸引更多优秀的农民兄弟来我镇打工创业。镇党委政府在提供就业技能培训、农民工子女就学、改善公共医疗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一是坚持就业与培训两条腿走路。镇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利用春节后农民工返城求职的高峰时期,广泛开展招工的政策宣传,通过组织大型招聘会等多种方式,为广大农民工提供就业服务。同时由政府牵头,借助镇成人技校、电子工业学校等教育机构,向农民工提供企业所需的专业技术培训服务,对无技能的农民工实施就业前上岗培训。
  二是引导企业完善人事管理制度。以我镇庆盛集团为例,该厂共有一线工人850多名,其中90%以上为农民工。该企业通过探索外来务工人员有效进入管理层的方式,逐步放开用人制度。这种探索包括吸纳农民工进入企业中层,将优秀的外来务工者纳入后备干部培养,鼓励农民工管理人员竞聘高级管理职位等等。通过为农民工营造正常的职务上升通道,增强农民工对企业的向心力,提高企业员工队伍的稳定性。这种方式,还打破了企业原有的那种管理层本地人占大多数的不合理现象,进而突破原有的家族制管理模式。
  三是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当前在我镇10049名中小学生中,共有农民工子女4013名,占全部学生数的39.9%,而这4013名学生的95%享受到了国家免费教育(即免书费,免学费)。镇党委政府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坚持“不让一个孩子失学”的理念,创办了三所民工学校(一所初中,两所小学),采取民工学校对口上学,超额部分再由公办学校解决的方式,尽可能满足农民工子弟上学需求。同时,加强对民工学校的师资管理,在我镇三所民办学校任教的教师,都必须持有教师资格证,具备本科以上学历。为保障资源共享,民工学校的师资均纳入实验学校和镇中学统筹范围。这些措施的出台,极大地稳定了农民工在我镇就业、创业的心。
  四是改善农民工就医条件。据镇卫生院统计,2008年,镇级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农民工就医门诊量占56.6%,住院人次占71%,每年食品卫生从业资格体检人数占62%,大大超过本地农民的就医量。镇卫生院根据本地实际,实施了三大优惠措施,一是收费标准与本地居民同等,计划免疫一律免费。二是对农民工住院单病种实施最高限价2500元,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免收门诊诊疗费。三是开设惠民医药商店,在该药店,所有药品实施零售价下浮30%出售,部分药价甚至低于医药公司的配送价格。三大措施大大减轻了农民工看病贵的负担,为农民工乐居提供了保障。
  三、当前所遇到的难题
  1、现有教育资源,无法满足大量涌入的农民工子女上学需求。据调查,全镇未成年农民工子女人数已达18000余人,由于东部地区的教育质量远高于大多数农民工的家乡,很多农民工愿意将子女带到东部来就学。而原先我镇的教育资源是按照3.4万常住人口配备的,大量涌入的农民工子女,造成了全镇教育资源的严重短缺。
  2、相对落后的生活习惯,对公共卫生带来了很大压力。一是输入性病原增加。由于来自全国各地农民工数量巨大,我镇已成为了输入性病源高发地区。2008年,绍兴县首例手足口病患者就是在我镇发现的。在我镇的农民工中,乙型肝炎发病率达到20%以上,麻疹的发病率高达70-80%。二是食品安全隐患增加。镇域内很多饮食店都由外来的农民工经营,以杨汛桥江桥片区为例,95%以上流动食品摊贩为农民工,这些农民工在操作工程中很多都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这使得食品行业卫生安全隐患增加。三是现有的医疗资源短缺,为3.4万常住人口设计的医疗卫生硬件和医务工作人员配置,无法满足实际居住在本镇的10万多人口,以杨汛桥卫生院公共卫生科五名同志为例,每天光是为前来计划免疫的婴幼儿接种就足够他们从上班忙到下班。
  3、农民工的无序流动,加剧了村居管理的难度。目前我镇农民工的住房解决主要是通过3种方式:租房、工棚和单位宿舍。而其中尤以租房为最主要方式。出于生活成本考虑,农民工往往选择老旧房屋,地下室,车库等租住,这些地方环境差、配套设施不全,卫生环境差,安全隐患大。大量农民工集中无序居住,使得所在村居对这些地区无法实行有效管理。以园里湖村为例,该村户籍人员不足600人,而已经申领暂住证的农民工却达1003人(只为符合户籍管理人员数,未计成年人,按农民工家庭平均一户人家两个小孩计,实际上,真正居住在村里的人数至少得放大一倍左右),而该村的村干部却不足十人。管理上的缺失,给本地的治安埋下了隐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