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福全镇产业集群升级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发布日期:[2009-06-15] 浏览

周建鑫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市场竞争已从企业发展战略向产业集群战略演化。产业集群通过协同效应显现出的竞争优势,日益受到关注,成为区域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骨干力量。实践证明,产业集群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最近本人对镇域内产业集群升级情况进行了研讨剖析和调查研究,并结合福全实际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基本现状
  福全是绍兴市市级中心镇,绍兴县首批新型城镇,一直来党委政府非常重视产业集群升级工作,通过政策激励、服务引导等措施积极鼓励企业强化有效投入,加大科技研发力度,认真做好产业集群升级工作。目前在产业集群升级方面主要有四大亮点:
  1.工业产业结构较为合理。全镇现有工业企业1380家,其中国家大型企业2家,规上工业企业69家,县“131”行业龙头企业6家,县工业企业纳税100强企业11家,产业结构以印染、金银饰品、人革、薄膜、纺织、家私、家纺、热电等八大行业为主,非纺产业比重在整个产业中居主导地位。以2008年为例,全镇规模以上企业中,非纺产业统计销售为94.2亿元,占比达到60.5%。从总体来看,在绍兴县轻纺为主的产业结构中,我镇产业结构布局较为合理。
  2.块状经济集群效应明显。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镇即有“印染之乡”的美誉。经过10多年的不断提升发展,由纺织印染一业独大的块状经济逐渐向金银首饰、皮革塑料、印染三足鼎立的模式转换。以2008年为例,在规上工业企业统计销售中,金银首饰销售额达30个亿,占规上工业企业的19%。规上皮革塑料企业10家,销售29亿元,占规上工业企业的18.5%,自营出口9539万美元,占全镇自营出口的24.68%。规上印染企业达15家,销售额近40亿元,占规上工业企业的25.44%。
  3.自主创新工作卓有成效。坚持科学发展,高度重视科技强镇、品牌大镇建设,积极培育创新型企业。目前全镇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县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上市公司1家。拥有中国名牌产品6只,中国驰名商标3件,省级名牌产品11只,省级著名商标10件,市级名牌产品17只,市级著名商标11件。省级以上品牌数量位于全县首列。
  4.商贸三产业逐步发展。始终坚持“强工、兴商、优农”的方针,在做强工业经济、稳步发展城郊型农业的基础上,积极发挥新型城镇政策优势,主动接受市区辐射,大力提升商贸服务业规模和水平。中国轻纺城化工市场自2008年试营业以来,已有86家经营户入驻市场,商铺签约率达到70%,全年销售额达2.5亿元。花为媒二手车交易市场全年交易车辆13000辆,实现交易额5.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2008年,全镇实现三产增加值4.8亿元,同比增长23.8%,占GDP比重较上年增长1.9个百分点。
  二、存在问题
  1.产业科技含量有待提升。一是新兴产业优势不甚明显。虽然从总体上看,我镇非纺产业大于纺织产业,但从分布行业看,基本上还是以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为主,缺乏一些生物制药、电子科技等高科技行业和机械制造类行业。二是自主创新能力不高。由于高素质人才缺乏、产业配套不完善、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等原因,产业集群尚未形成集群应有的创新机制,企业缺乏自主技术创新的人才、资金体制和环境基础,不少企业没有核心技术,抗风险能力较差。三是集群内部学习与知识创新能力不足。主要表现为过于同质化竞争,使得价格成为主要的甚至唯一的竞争手段,集群内同类企业的恶性竞争难以避免,创新能力很难增强。
  2.产业集聚程度有待集中。一是企业在空间布局上较为分散。由于我镇地处市郊,再加上工业起步较早,企业空间布局不是非常集中。即使聚在一起,“聚而不群”现象也普遍存在,企业尽管行业特色明显,但行业内部却缺乏细致分工,阻碍了产业链延伸,而且危及集群的自我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二是企业间产业关联度低。由于各企业间的专业协作差,无法做到资源共享、利益共均,造成部分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三是各产业的产业链太短。我镇很多企业的产品基本都是处于产业链的中间产品,终端产品少。四是园区规模太小。我镇工业集聚点总面积仅1000余亩,难以做到企业的大规模聚集。
  3.产业集群发展环境有待改善。一是缺乏有效的规划。由于集群经济很多都是自发形成的,再加上乡镇行政审批权力有限,产业集群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战略设计。二是政府与中介机构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企业集群中的行业协会、会计师、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发展滞后。三是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公共服务、市场服务体系相对滞后,缺少关联产业和辅助支持产业,缺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有效支撑。同时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宏观指导还不完善,尚无系统的、具体的促进产业集群自主创新的战略规划和指导意见。
  三、建议意见
  1.搭建企业创新公共平台,加大产业集群自主创新力度。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产业集群优化升级的中心环节,切实把基于自主创新的产业集群优化升级与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技术进步等有机结合起来。积极促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鼓励采取多种模式建立区域性技术创新中心,搭建关键技术和行业共性技术支撑和信息服务平台,强化信息服务、产品开发、设计示范、培训服务、产品检测等功能,支持和服务整个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活动。同时,要完善金融担保、风险投资和创业基金,为中小企业提供必要的金融和配套服务,缓解中小企业在自主创新中面临的资金矛盾。
  2.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加快中小企业向集聚式方向发展。因为龙头企业作为集群内,甚至是整个行业内的小巨人,具备较充足的创新资源,具有自主创新的优势,能获得较高的技术创新规模经济收益。要鼓励大企业将关联的中小企业纳入整体发展体系中。大企业要对为其配套的小企业给予技术、信息、资金、市场网络等支持,使小企业在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竞争中得到稳定发展。要加大对创新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龙头企业如日月、无名等企业培育力度,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力争使其成为集科技、品牌、上市于一体的骨干龙头企业,进一步促进其在产业集群中发挥技术示范、信息扩散等方面的核心带动作用,从而加快中小企业向集聚式方向发展。
  3.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改善产业集群环境。从企业集群到产业集群的过程,就是从资源投入的增加转向对现有的资源运用能力进行整合的过程。要想达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协同效应,需要与产业集群活动相关的各种中介自律机构,特别的行业协会的服务和协调。在成熟的产业集群中,中介机构对加强地方网络中各行为主体间的联系有着重要作用,众多规模较小的企业通过协会而能联成一个整体。因此政府要帮助企业组建行业协会并制定行业规范。同时,要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方式,大力发展服务型的集群发展机构,建立法律、会计、信息咨询等方面的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自组织体系,改善产业集群的生态环境,提高整个区域的产业集群竞争能力。
  4.政府调控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改善产业集群形成的环境。要加强宏观调控,强化政策干预力度,制止产业发展资源的进一步分散化趋势,以非均衡的市场化手段为主推动产业基地的形成与发展。通过筛选和规划,确定一批高成长性的项目,从资金、用地、政策和服务等多方面重点扶持,创造产业链上下配套的产业环境。我镇皮塑业目前已经具备产业链条化的条件,要积极开发后续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同时要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加快培育产业龙头企业和各类产业集群。强化市场运作力度,产业集群是环境的造化和市场的产物,并不是人为造成的,它还需要利用市场机制,优胜劣汰,培育壮大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