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问题与思考
发布日期:[2009-02-08] 浏览

 陈文娟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历史处在了一个转型时期,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着经济市场化、基层民主化、城镇一体化、利益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社会知识化等许多新的挑战。因此,如何紧密结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工作实际,紧密结合党员干部队伍发生的重大变化,始终保持农村基层组织的先进性,已经摆到了镇党委政府面前。
  一、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
  1、村干部队伍问题。今年4月,我们杨汛桥镇对21个村级组织进行了换届选举。新一届“两委会”班子共134人,其中村党支部委员77名,村委委员75名,村党支部委员兼任村委委员的有18人,平均年龄46岁,且老中青结合,搭配得当;女干部23人,占17%,其中2名女同志担任村主要领导职务;村主职干部文化在高中以上的占44%,工作合力进一步增强。
  通过近半年时间,部分村(居)两委会干部在个人素质、能力及工作方法上暴露出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1)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首先是应对新形势的能力较弱。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村级组织在工作内容、工作领域方面都有了许多新变化、新发展。如:如何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如何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等,由于受自身素质局限,不少村干部显得力不从心。其次是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较弱。这个问题在征地、拆迁、拆违等影响面大的工作中尤为明显。在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时候,少数干部缺少应对之策。
  (2)村“两委”内部意见不一致、不协调。由于部分基层干部和群众对实行村民自治的本质和根本目的认识不清,理解不透彻,导致个别村委会主任与支部书记各行其道或者互相推诿扯皮,很少沟通、协调,影响和削弱了党对农村工作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使村级有些工作很难正常开展。
  (3)部分村干部工作不勤,软弱涣散。有些村干部光当“官”,不上“朝”,工作中得过且过。一些办企业的村干部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经商、办厂等个人致富项目上。有些村干部在矛盾面前怕得罪人,临阵退缩,在工作上顾忌很多,畏首畏尾,处理问题不敢坚持原则,顺水推舟,软弱无力。
  2、农民素质问题。农民的素质与新形势下农民增收、农村进步的高要求还存在着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文化水平偏低。绝大多数贫困农民仅为小学文化,有的甚至小学都没毕业,他们找不到致富门路,抓不住增收机遇。二是科技素质较差。近年来,农民的科技意识虽然有所觉醒,但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很多人看不到科技在生产中的巨大潜力,不注重提高生产中的科技含量,不懂科学管理。三是思想陈旧落后。一部分农民封建迷信思想严重,有相当部分人认为农民受穷天经地义,缺少“穷则思变”和“富而思进”的精神。四是市场意识不强。只有极少数农民树立了市场经济意识,掌握了一定的市场经济知识,大多数农民仍习惯于盲目从众,根本不懂得按市场经济规律生产和经营。总是看到人家成功了再去做,而不能独辟蹊径,最终成为市场的落伍者。
  3、农村党员问题。一是党员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部分村(居)发展党员工作进度缓慢,存在发展新党员难的问题,且党员队伍存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农村妇女党员比例偏低等问题。以展望村为例,从2007年至今,展望村党委尚未发展1名党员;在全镇2182名党员中,30岁及以下党员仅有444人,而60岁及以上的党员就有351人;高中、中专、专科、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有1085人,初中及以下学历则有1097人;全镇有女性党员400人,不足总数的19%。二是在思想认识上有误区。一方面认为入党无用。另一方面认为入党吃亏。一部分青年农民怕入了党在计划生育等大事上影响个人利益;一部分农民怕入了党每月还要白白交党费;还有一部分农村青年怕入了党,三天两头支部找自己学习、开会,会耽误自己挣钱。三是部分基层党组织号召力不强。有的村(居)集体经济薄弱,党组织既不能有效地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又不能为群众办实实在在的好事,组织威信不高。这种情况削弱了党组织的吸引力,致使群众尤其是青年向往党组织的热情大为减退。四是发展“亲属党”现象比较突出。部分党组织存在压制他人入党,只培植亲属、亲信入党现象。
  二、农村基层组织存在问题的危害性
  1、引发群众上访,影响农村稳定。由于部分村干部能力不强、工作方法不当等问题,导致群众信访举报有所增加,今年我镇已发生群众上访事件多起,牵涉了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很大精力,甚至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来解决问题,直接危害了农村稳定,干扰和破坏了农村正常的生产和工作秩序。
  2、影响了党各项政策的落实,阻碍了经济发展。基层组织存在的问题,尤其是违法违纪行为和腐败现象,严重侵犯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力,损害了人民群众利益,削弱了基层党组织和干部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挫伤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影响了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阻碍了经济发展。由于得不到群众支持,有的村(居)许多措施都难以落实。这种状况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一些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村(居)同经济比较发达的村之间的差距,有越拉越大的危险。
  3、直接影响到党在农村政权的巩固。实践已经证明,凡是综合素质比较高,创新意识强、办事公道、清正廉洁、千方百计干事业、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干部,就得到群众的信赖和拥护,党组织和干部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就强,村里的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得就快。反之,凡是素质低、事业心不强,办事不公、以权谋私、与民争利的干部,必然遭到群众的反对,从而破坏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影响农村政权的巩固。
  三、解决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突出问题的对策与思考
  1、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当前,农村基层制度建设的重点应放在:一是村务公开制度。实行村务公开,要从群众普遍关心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入手,凡属村(居)的重大问题,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都应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形式,向群众公开,重点是财务公开。二是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村里的重大事项,如旧村改造、引进项目、大额度资金使用等,必须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经两委会和村民代表会议决定,决不能个人说了算。三是民主评议制度。为了加强对村级党员干部的民主监督,村级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工作,都要由村民代表大会进行民主评议或民主测评。
  2、要进一步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要建立健全村干部培训制度,形成定期培训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对村干部的培训能长期坚持,落到实处。当前,要认真组织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开展村级党员先进性教育。
  3、下派得力干部,加强和改善村党组织力量。对那些历史遗留问题多、矛盾复杂、村“两委”不协调的村(居),应该从镇机关中选派能力强、头脑灵活、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后备干部到村任职。这些同志从机关中来,比较超脱,不会受到农村原有矛盾的困扰,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工作开展起来相对较容易。在农村工作实践中,也可以磨练一批年轻干部。
  4、要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要按照每村5—8名后备干部的要求,努力培养一支年纪轻、文化水平高、熟悉经济工作、愿为群众办事、有发展潜力的村级干部预备役队伍。实行“承诺与问责”制度,切实把那些政治素质好、有知识、懂管理、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同志选拔充实到基层干部队伍中。
  5、要着力解决少数村级党组织长期不发展党员的问题。对于两年以上没有发展党员的村(居),要列入重点管理对象,并加强指导、督查。镇党委要研究制定培养发展党员的具体措施。对班子软弱涣散、问题较多,无力抓发展党员工作的村(居)党组织,要进行整顿,积极发挥驻村指导员作用,指导、协助、督促村(居)党组织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作者系杨汛桥镇人大副主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