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刚宏:他和茶叶的故事
发布日期:[2008-08-05] 浏览

陶招贵

  在绍兴县南部山区的王坛镇,有不少茶叶加工企业和老板,村民们要说得出、记得住的好像没有几个,但要是说起七十二岙的马刚宏,村民们就会竖起大拇指:“这个人地道。”
  他就是绍兴县人大代表、绍兴精马茶厂厂长马刚宏。关于他和茶叶,还有不少动人的故事呢。

衢州扶贫

  马刚宏今年43岁,是绍兴县王坛镇青坛村七十二岙自然村的一个农民。早在10年前,他就在全镇海拔最高的丹家村承包了一个粗制茶厂,收购本村和周围村的大茶叶,帮助村民解决大宗茶叶出路问题。2002年,绍兴县与衢州结对扶贫,进行“山海协作”,我县领导在衢州发现当地村民只做小茶叶,而大量大茶叶则枯死在茶树上,造成资源浪费。于是,县扶贫办到王坛镇寻找制作大宗茶叶的能人,去帮助那里的茶农。县扶贫办在王坛、平水等地找了不少茶厂老板,都因为路远、挣钱少而没有一个人响应。
  正在丹家承包粗制茶厂的马刚宏,从朋友处得到这个信息后,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粗制茶叶的技术和工艺,可以为县里承担一点义务,也可以为衢州茶农脱贫致富出一点力。于是,他赶紧下山,来王坛镇政府,找到县扶贫办同志,谈了自己的想法。正为找不到能人去衢州的县扶贫办人员,听了马刚宏的自我推荐,喜出望外。最后,县扶贫办把马刚宏作为2002年绍兴县和衢州“山海协作”的唯一一名农业企业能人,送到了衢州,进行结对扶贫,帮助那里茶农采摘大茶叶,由马刚宏加工成粗制茶叶销售,以增加茶农收入。
到了衢州,马刚宏被安排到了衢州的主要产茶区——衢江区小湖南镇、大周镇办粗制茶厂。在那里,马刚宏实地了解情况,看到了有10000多户农民在生产名优茶,但名优茶采摘后余下的大量大茶叶就没人采摘了,非常可惜。他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办起了一个粗制茶厂,年可生产粗制茶叶3000多担,把当地的大茶叶全部予以消化。2002年秋,马刚宏在衢江区小湖南镇、大周镇共收购加工了50多万公斤茶叶,粗制了3000多担的大宗茶,当地农民当年就增加茶叶收入150多万元,户增收入1500多元。马刚宏成了衢江区小湖南镇、大周镇家喻户晓的“扶贫明星”,得到了农民们的尊重和爱戴。
  2002年至今,马刚宏共为衢江区小湖南镇、大周镇的农民增加茶叶收入近1000万元。

精制茶叶

  2003年,在衢州办粗制茶厂的马刚宏感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精制茶销路看好,而且可以更多地增加茶农收入。于是,他把衢江区小湖南镇、大周镇办粗制茶厂交给老婆管理,自己回到绍兴老家,筹资300万元,利用老家的一个废弃厂房进行改造,办起了一家专门精制大宗茶的规模企业,他高薪请来高级技术人员,严格把好茶叶质量关,自己则跟在技术人员后面用心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只一年时间,马刚宏就基本掌握了精制茶叶制作的关键要领。现在,他的精制茶厂年可精制茶叶3万担,成了绍兴市的农业龙头企业和标准化生产企业。去年,精马茶厂还通过了国家QS认证。
  有了精制茶厂,虽然他的精制茶叶通过朋友都销了出去,但他还是认为价格掌握在别人手上,没有自己的销售渠道,到时还是缺少主动权。于是,他自己化钱,跟着朋友到了非洲的摩洛哥,还到过西非和南非、俄罗斯、塔吉克斯坦等国家考察茶叶市场,了解茶叶市场行情,寻找销售茶叶的外国合作伙伴。据他考察发现,摩洛哥是国际茶叶的集散地,他的精制茶叶在摩洛哥很受到喜爱。
通过他的努力,他的3万多担精制茶叶,全部被远销到了摩洛哥、西非和南非、俄罗斯、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的茶叶市场,每年的精制茶叶销售产值达到了1500多万元。为衢江区小湖南镇、大周镇的10000户茶农和绍兴县王坛镇的10000亩茶叶解决了茶叶销路问题。

帮助乡亲

  作为县人大代表的马刚宏,致富不忘乡亲,在壮大企业的同时,开展了扶贫结对活动。
  该镇青坛村七十二岙自然村的村民董阳兴,是马刚宏的同村人。董阳兴是供销社下岗职工,由于没有技术,又不会管理,只好在家务农,渐渐地成了困难户。小董的遭遇引起了马刚宏的重视。他找到小董,提出要帮助小董办一家粗制茶厂。小董开始很不相信,自己没有本钱,要办厂谈何容易,以为是马厂长和他开玩笑呢。马刚宏认真地说,茶厂的资金、技术、销路由他负责,才打消了董阳兴的疑虑。
  就这样,马刚宏不但提供给资金,还提供技术、收购资金和销路,小董终于办起了一家小型的粗制茶厂,自己一年的毛收入也有了10万元,当年就摘掉了贫困户帽子。3年过去,小董成了马刚宏扶持出的第一个粗制茶叶的技术员,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2004年,他又先后扶持了村民陈百根、陶海林办起了粗制茶厂。陈百根的粗制茶厂年可加工粗制茶叶3000多担,年收入在15万元左右。目前,马刚宏已经扶持了4个村民发家致富,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致富“孵化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