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叶娟 黄杨钦
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和村干部队伍,是贯彻落实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中坚力量,是带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坚强堡垒。村级组织的班子情况,事关基层政权建设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2008年,又是村级组织的换届之年,为此,笔者对稽东镇作了一些调研。
一、村级班子现状
稽东镇位于绍兴县南部,镇域面积111.4平方公里,距县城柯桥47公里。2001年8月,全县行政区划调整,原稽东镇61个行政村与原稽江镇10个行政村合并,组建新稽东。2003年5月,行政村规模调整后辖2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全镇24个行政村中,共有村两委干部145名,其中支委和村委兼职的29人。根据调查,村干部队伍建设有喜有忧,喜的方面有三点:
1、班子整体素质不断提高。近几年来,通过开展先进性教育、基层党建年系列活动、各类培训班、网上远程教育等平台,村干部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加上村干部自身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获得的经验,各种能力都得到加强。同时,村支部运用群众推荐、村委运用海选等模式选举产生的两委成员,相对都具有一定群众基础,或有一定特长,如有些是经济能人,能带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群众中有较高威望。
2、班子战斗力明显增强。通过村级民主政治建设、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等手段,各村都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做到了按章办事,促进了村干部的廉洁自律,强化了村干部的民主意识和群众观念,改善了干群关系。大部分村干部能勤政务实,兢兢业业办事,实实在在为群众谋利益,例如,近年来稽东交通道路、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受到群众好评。多数村班子内部团结协作,相互信任,有问题能摆到桌面上来,大事小事都基本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班子成员分工较明确又相互配合,遇事能相互沟通商量。村级班子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
3、村干部积极性不断提升。镇党委政府对村干部能采用规范化、人性化的管理,工作上及时为村干部出谋划策,给予大力支持;生活上为村干部排忧解难,给予关心关怀,做到“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既当村干部又外出赚钱的兼职村干部”基本消除。村干部特别是主职干部都能安心工作,工作积极性普遍高涨。特别是在当前,都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如整治溪流、硬化路面、拆除露天粪坑、新建垃圾箱和公厕等等,村庄实现美化绿化亮化,农村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受到老百姓的赞许。
忧的方面也有三点:1、村干部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48位村主职干部中,年龄60周岁以上有7人,占15%,55周岁以上20人,占42%,55周岁以下的21人,只占43%;小学及以下文化的有7人,占15%;初中及以下文化的33名,占69%,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的8人,只占16%。真实学历可能还要低。绝大部分村干部年龄偏大,工作精力跟不上,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思想和处事思维较落后,往往采用老手势、老方法,跟不上时代发展节拍。部分村干部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理解不透,认识不深,贯彻不力,影响了村级组织作用的发挥。
2、优秀后备干部较为缺乏。随着经济、文化、社会的转型,许多有能力、有培养前途的青年人处于分散、流动状态,村级组织难于对他们开展有效的教育和培养。稽东镇经济相对欠发达,外出务工人员很多,村干部报酬又偏低,稍有能力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无暇顾及村中事务。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出现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局面。同时,有些村支部中存在近亲繁衍的不良风气,真正有文化、有素质、有培养前途的人才很难选拔。
3、干部综合素质仍然偏低。部分村干部思想观念陈旧,工作方法简单,办事较拖拉,大局观念不够。墨守成规,不求改革创新。一些村级班子缺乏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在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强收入方面办法不多、能力不强,该争取的项目不争取,工作仍然较被动。上班未按时,特别是下午,大部分村干部没事就不到岗,不到村上班。工作责任心、积极性尚需进一步加强。
二、村级班子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选拔任用机制,影响了村干部培养。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出台相关政策,要求进一步加大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尽管近几年来,通过“大学生当村官”等措施,培养村干部工作得到加强,但总的来讲,山区村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任用上,还缺乏健全的工作机制。换届时,靠家族帮派势力当选村干部的现象仍然存在,一些觉悟高、观念新、能力强的优秀人才难以选拔到村级领导岗位上来。对村干部重使用轻培养,村干部出现问题时,主要采取调整而很少采取教育的办法解决,客观上难以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2、村级经济薄弱,弱化了班子作用发挥。稽东镇多数村的村级集体经济十分薄弱。全镇90%的村,年集体经济收入在10万元以下,30%的村负债比较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很少。特别是税费改革后,“三提五统”等收费项目取消,镇、村两级财力进一步减弱,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矛盾更加突出,大多数只能维持日常运行,一旦搞些造路修桥的大工程,就会陷入困境。群众期望高,而村干部的工作难以满足他们的要求,长此以往,造成群众对干部缺乏认同感和信任感,导致不少村干部在群众中缺乏威信。村干部也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发挥应有作用。
3、经济待遇偏低,抑制了村干部工作积极性。虽然近年来,村干部报酬待遇有所提高,2006年度稽东各村主职干部年报酬平均为16704元,但与他们的工作量和辛苦程度相比仍偏低。而且,由于近年来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收入有限,存在入不敷出的现象,村级班子报酬很难提高,导致一些干部难以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对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任务只是采取被动应付的态度,影响了村级班子的战斗力。
4、换届选举临近,滋长了村干部“临时观念”。由于两委班子三年又到,面临换届。不少村干部抱有临时观念,工作缩手缩脚。在村干部中流行着这样一句顺口流:第一年解决换届矛盾,第二年办些实事,第三年坐等换届。而且,为了争取选票,对村级事务不敢做“恶人”,不肯负责任,一些难题好拖则拖,能推则推。
三、加强村级班子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1、进一步加强对村级班子建设的领导。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的要求,切实抓好村干部队伍建设。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班子建设,关键是要选准、配强“领头雁”。要努力把政治素质好、文化水平高、工作能力强、有开拓创新精神、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的人才选拔到村级班子中来。针对各个村的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模式,为优秀人才担任村主职干部提供机会。特别是在村委换届中要积极引导群众,真正把有能力、有素质、想办事、会办事的人选举出来担任村干部,杜绝靠拉帮结派搞小动作而当选的现象。切实加强对村干部的培训和教育,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使他们尽快树立依法办事观念、与时俱进观念,自觉遵守各项工作规范,适应新形势,改变老手势、老办法和“一人说了算”的老习惯,增强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意识。
2、进一步健全村干部管理机制。在选拔和任用村级干部时,坚持“以人为本”,及时将优秀人才充实到村级领导班子,逐步优化村级班子结构。要围绕支书这个“主角”优化群体结构,配好支部班子。在年龄结构上,村干部队伍要形成以40—50岁左右、初中以上文化为主体的年龄梯次结构,每个村级班子至少配备1名35岁以下的优秀年轻人;在推选村干部渠道上,要深入群众、倾听呼声,大范围地摸底调查,多人选地筛选;在村级后备干部培养上,重点是培养并鼓励有一定知识水平和专业特长的退伍军人和外出打工返乡的优秀青年在农村创办经济实体,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为村后备干部储备人才。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以镇为单位建立健全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有计划地选送他们接受各种职业和专业培训,参加实践锻炼,并定期进行考核、考察,能够使用的,尽快进入村干部实职岗位。要注重发展优秀青年入党,打破近亲繁衍的格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村干部的岗位责任制、村级组织的任期目标责任制和村干部目标管理责任制等,完善对村干部考勤、考绩、考察、考评、学习、请假、会议、财务管理、村务公开等方面的制度,以制度促管理。
3、不断增强村级经济实力,提高干部待遇。在税费改革、征地限制、集体收益减少的情况下,村级经济增长难度越来越大。要下大决心,化大力气,以再次创业的精神,鼓励村级新班子因地制宜发展村级经济,寻求村级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切入点。结合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采用招商引资、土地入股等多种融资方式建造物业用房、家庭工业集聚区等,以收取租金来增加村级收入;充分利用本地自然、农业、生态、旅游等资源,发展开发农业、加工业和旅游业;要进一步盘活村级集体资产,杜绝一次性出卖等短期行为;使村级经济有长久的、稳定的来源。在此基础上,对村干部报酬实行统筹,推行“基础+职务+工龄+村类别+绩效”的结构工资制度,并严格按规定兑现奖惩,使村干部干有目标,管有依据,评有尺码,干有所得;完善村干部的养保、医保等保险制度,让他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全力以赴做好村级工作,无后顾之忧。